食話實說
最新上線
摘星那一天:A Cut 的凌維廉
科班出身,一路做到五星級飯店的行政主廚,今年更帶領團隊由餐盤晉升一星。國賓飯店 A Cut 牛排館行政主廚凌維廉說,走餐飲這條路,就兩件事最重要:「堅持」與「選擇」。
摘星那一天:鹽之華的黎俞君
從輟學北上從學徒做起,到勇闖義大利、放下一切沉浸在法國文化中,以及天天不斷挑戰給客人每次都能感受到食材、風味、手法的「新劇情」——面對人生與料理,在《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 2020》中獲得一星的臺中鹽之華餐廳主廚黎俞君有著「從不害怕從頭開始」的勇氣與熱情。
摘星那一天:JL Studio 的林恬耀
在臺中開一家新加坡料理餐廳,林恬耀說,三年前,並不是很多人看好。但現在,這家獨樹一格地以台灣在地食材、現代廚藝技法表現他家鄉滋味的餐廳,在首屆臺中的米其林指南推薦名單中,獲得了二星肯定。
台南担仔麵創辦人許穆生 60 年的生意心法
「堅持信用、實實在在」、「只做第一,不當第二」——聽來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台南担仔麵創辦人許穆生在店內堅持了超過 60 年,也打造出華西街夜市裡另一番精彩的餐飲風景,以及讓人驚艷的好味道。
面對面:三位米其林一星餐廳主廚談雞尾酒佐餐
雞尾酒佐餐蔚為風潮。這三家米其林一星餐廳不僅在店內推出雞尾酒,現在更推出瓶裝雞尾酒。他們怎樣看待雞尾酒的魅力?對於雞尾酒佐餐,又有怎樣的建議?
Eric Räty——從洗碗工蛻變成米其林二星餐廳大廚
過去 16 年,Eric Räty 一步一腳印,從芬蘭米其林二星餐廳 Chez Dominique 的洗碗工,蛻變成香港米其林二星餐廳 Arbor 的大廚。
大廚招牌菜:香港一星餐廳 Belon 主廚 Daniel Calvert 的法式千層酥
以四處可見、看似容易的法式千層酥為其招牌菜,顯現了大廚 Daniel Calvert 大巧若拙、不著痕跡的哲學。
態芮主廚何順凱:疫情之後 精緻餐飲的變與不變
儘管曾一天只有個位數來客,疫情沒有讓大廚何順凱太沮喪。他鼓舞團隊、維持正常運作,甚至加強開發菜色、增加與本地客人的互動;他也沒有失去信心,因為他說,每種業態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餐廳的型態可能會改變,但精緻餐飲,未來還是必然存在。
logy 主廚田原諒悟:疫情之後 餐廳因應不可控大環境因素的再思考
對米其林一星餐廳 logy 主廚田原諒悟來說,疫情帶來的影響與思考還在發酵,特別是,怎樣在考量支應固定支出:租金、水電與人事薪水的前提下,設計出更多元、更穩定的商業模式,將是未來面對這類不可掌控大環境因素的新思考方向。
天香樓行政主廚楊光宗:傳承經典杭州風味
在米其林一星餐廳天香樓,從學徒開始,都得學漿蝦仁、打魚丸、殺鱔魚——這些看來基本或細節的「技術」,卻是支撐起一道菜風味的根本,也是楊光宗近 20 年來,竭力在天香樓廚房裡,希望能不斷傳承下的底蘊。
大廚招牌菜:澳門京花軒行政總廚劉國柱的法國鵝肝茉莉清雞湯
這款以雞胸肉淨化湯頭做成清雞湯,再放入細火慢蒸的法國鵝肝與紐西蘭有機雞蛋,上桌前,再投入兩朵現摘的茉莉花製成的湯品,東西精華薈萃,喝來清新脫俗,鵝肝則脂香甘滑,見證了京花軒行政總主廚劉國柱 50 年的廚藝功力
Impromptu by Paul Lee 大廚李皞:疫情之後 精緻餐飲的全球變貌
米其林一星餐廳 Impromptu by Paul Lee 大廚李皞認為,即便疫情過去,仍可感受到大環境中消費者信心與價值觀的悄然改變。更何況,台灣無法自外於世界趨勢,他認為,未來,一定會出現新型態的餐飲。
大廚招牌菜:Daniel Boulud 原創 DB 漢堡
資深名廚 Daniel Boulud 把美國經典美食升級法式精緻餐飲版本,20 年前推出時是全球最貴漢堡,如今也還在菜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