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和玩樂 4 分鐘 2025年4月24日

麵香四溢——在台灣必吃的七款麵

麵在台灣是百變的日常主食,更反映出時光遷移與文化融合的精彩紛呈樣貌,來到台灣,這七種麵絕對不容錯過。

晉代文學家束皙在《餅賦》中寫道:「弱似春綿,白若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失涎於下風。」將一碗麵的誘人香氣描繪得淋漓盡致。在台灣,可以吃到形形色色的麵食,無論是熱氣升騰的巷口麵攤,還是新世代的精緻創作,麵食便利又多變的魅力無處不在。

二戰後,美國援助台灣大量小麥與麵粉,政府同步推廣麵食、提倡「以麵代米」,加上戰後各地移民致力重現家鄉的麵點滋味,讓這座稻米之島逐漸擁抱麵食。從此,麵不再只是點心,還升格為從早餐到消夜的百變日常主食,麵食在台灣歷經時光遷移與文化融合,演變出如今精彩紛呈的樣貌。

臺灣米其林指南裡就收錄了不少麵館,不妨跟著我們從北到南,品嘗七種最具代表的台灣麵食!

延伸閱讀:來台灣吃早餐:清晨現做的多元美味

江牛樓的牛肉麵。(©MICHELIN)
江牛樓的牛肉麵。(©MICHELIN)

牛肉麵

作家唐魯孫在《天下味》書中提到,「初到台灣,隨便想吃碗牛肉麵,就是走遍了全台北市,也別想吃到嘴。」誰能料想八十年後,牛肉麵遍布全台,在台北,店家的數量與密度更是驚人,牛肉麵成了台灣美食的代名詞,揚名海外,更是異鄉遊子的一抹鄉愁,一碗合意的牛肉麵,總能勾起心中對家鄉的思念。

從湯底的紅燒與清燉,細麵或寬麵,甚至是選配的牛肉部位,一碗牛肉麵有著多不勝數的組合變化,這些類別各有擅場,但不變是店家長時熬燉高湯與牛肉的美味堅持。臺灣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江牛樓,店裡僅設六個位置,日籍主廚融入過去經營拉麵店的經驗,以吧檯形式供餐,麵裡附上一挾即斷的燉牛腱心,可選擇刀削麵或細麵,享受以牛骨與醬油風味為主,有別傳統的清爽湯底。

在其他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享受牛肉麵天下三絕可口牛肉麵老山東牛肉家常麵店清真中國牛肉麵食館(大安)穆記牛肉麵

延伸閱讀:米其林指南推薦台灣必吃牛肉麵


繡球的藤椒紅油哨子麵。(© L'atelier de Minxi/Ajisai)
繡球的藤椒紅油哨子麵。(© L'atelier de Minxi/Ajisai)

南北麵食

台灣匯聚大江南北各類麵食,像是刀削麵、手擀麵,這類注重麵體的北方麵,與側重湯底與澆頭(配料)的南方麵,好比排骨麵、雪菜煨麵。而巷弄間最常見的陽春麵,通常被視為簡單樸素的清湯麵或乾麵,傳統陽春麵僅以豬油、醬油調味,但在台灣,常會加入肉臊、青菜、豆芽等配料,讓滋味更豐富。

台中必比登推介餐廳繡球,是一家新型態江浙麵館,提供獅子頭、蔥燜肉排湯麵與蔥油拌麵,以及各式現做小菜。同在台中的功夫上海手工魚丸,店面保留懷舊麵攤風貌,以生麵製作上海蔥油拌麵與老兵陽春麵,雪菜魚丸湯麵和白滷豆乾也值得一嚐。

在其他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吃南北麵食上海未名麵點木公麥面老士官擀麵

好朋友涼麵。(©MICHELIN)
好朋友涼麵。(©MICHELIN)

涼麵

關於涼麵的起源眾說紛紜,早在唐代,杜甫就以〈槐葉冷淘〉謳歌製作冷麵的細膩講究。台式涼麵大多認為源自屏東眷村,並改良自四川小麵,麵煮熟放涼後備用,再拌上大量麻醬、花椒辣油、蒜泥和黃瓜絲,層疊出香麻開胃的滋味。一般涼麵多用油麵製作,部分店家也會選用較粗的手工麵,突顯 Q 彈口感。

位於士林夜市的必比登推介好朋友涼麵,看似傳統,卻用檸檬汁取代白醋,增添清新風味,辣度可調整,搭配一碗料多實在的味噌蛋湯,佐以榨菜和黃瓜絲,清爽涮嘴。

鄭家切仔麵。(©MICHELIN)
鄭家切仔麵。(©MICHELIN)

切仔麵 

相傳切仔麵發源於蘆洲湧蓮寺廟口,正確名稱應是「摵仔麵」,因煮麵時會在竹製「摵仔」(麵撈)中,放入全熟或半熟油麵,與韭菜、豆芽在滾水中搖晃幾下,待麵條軟化扣進碗中,煮好的麵條堆高如丘,上桌前撒些油蔥,香氣撲鼻。店家多半也供應豬下水為主的黑白切,肝連(橫隔膜)、豬心、豬肝,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千萬別錯過。

在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大啖切仔麵鄭家切仔麵賣麵炎仔麵鋪

延伸閱讀:在台灣吃黑白切與內臟料理:多樣口感與樂趣


小公園擔仔麵。(©MICHELIN)
小公園擔仔麵。(©MICHELIN)

擔仔麵

相較切仔麵的份量十足,小巧玲瓏的台南擔仔麵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情。碗淺麵少,約莫兩三口就見底,是正餐間的消遣點心,卻一點不馬虎,湯底用蝦頭熬出濃鮮海味,整尾蝦仁、香菜、蒜泥拉升層次,最末一勺陳燉肉臊更是整體味道的精髓。

擔仔麵起源自清末漳州人洪芋頭挑擔沿街叫賣,開店逾七十年的台南的必比登推介店家小公園擔仔麵,仍保有這種矮凳煮麵的舊時場景,店家以火燒蝦與肉臊堆疊豐厚滋味,再加顆色澤油亮的滷鴨蛋,絕對滿足。

誠實鍋燒意麵。(©MICHELIN)
誠實鍋燒意麵。(©MICHELIN)

台南意麵

台南意麵分為油炸與非油炸的蛋麵,前者用於鍋燒意麵、鱔魚意麵,後者如鹽水意麵。油炸意麵據傳源於廣東的伊麵(伊府麵),是香港壽宴必吃的長壽麵。這種加雞蛋製作的麵食,油炸後帶著特殊蛋香與酥脆口感,能徹底吸收湯汁,軟硬皆有擁護者。

在台南,鍋燒意麵是日常美食,鮮美的柴魚昆布湯底,搭配香氣四溢的炸意麵,不管早餐還是宵夜,三天兩頭都能吃。必比登推介店家誠實鍋燒意麵飽滿的蛤蜊,新鮮實在,而佇立東門圓環五十多載的城邊真味炒鱔魚專家,以滿溢鑊氣的現炒鱔魚意麵,收服鄉親味蕾。另外,以乾炒鱔魚起家的台南旺,則是在高雄品嘗炒鱔魚意麵的好去處。


吃麵吧為麵食賦予新意。(©MICHELIN)
吃麵吧為麵食賦予新意。(©MICHELIN)

創意麵食

新世代的創意不只出現在精緻餐飲,傳統麵食也有新意。台南的吃麵吧由曾任職正統法式餐廳的主廚經營,以西餐技法打造湯底與醬汁,賦予擔擔麵、牛頰清湯麵獨樹一格的風味。麥謎食驗室同音於台語的「賣麵」,麵食混融主廚經歷與台灣食材,招牌麵食融合南洋參巴醬、剝皮辣椒等食材,獨樹一格。而台中的發愣吃(西區),麵食依據風味劃分為蒜辣、椒麻與主廚精選三個種類,命名也十分有趣,如「室友的晚餐」(蔥花拌麵)、「舌尖的記憶」(椒麻餛飩麵),令人莞爾。



首圖:Shutterstock

吃和玩樂

繼續閱讀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选择您的入住日期
USD的價格,1晚,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