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是世界飲食的潮流,也是亞洲悠久的飲食傳統文化之一。
台灣從過去到現在都有源於宗教的素菜傳統,因此街頭巷尾不乏素菜餐館。但撇除信仰,現在許多人也越來越追求健康與環保, 蔬食人口日益增加。而中餐原就善用黃豆以及麵筋,製作成各式各樣植物性蛋白質食材如豆腐、豆漿、麵筋、腐皮等人們極為熟悉的日常食材,加上不少當代料理人樂於接受以蔬食創作的料理挑戰,從食材到技法,近年許多料理都顛覆了傳統對蔬食的刻板印象,因此讓吃蔬食多采多姿,充滿樂趣。
根據全球線上統計網站 World of Statistic 於 2023 年發布的〈全球蔬食人口調查〉顯示,台灣蔬食人口(含彈性蔬食)已達 300 萬人,占總人口約 13%。高比例的蔬食人口讓在台灣吃飯並不缺選擇,從傳統小吃到精緻創新料理,百花紛呈,也讓世界各地遊客來台,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用餐選擇。
時髦都市生活的蔬食體驗
台灣多樣精采的蔬食選項,成為旅途中的探索與享受。米其林綠星餐廳小小樹食(大安路)倡議「每週兩日蔬食」,鼓勵消費者迎向更健康的生活型態。他們以美式烹調手法融合亞洲風味,招牌菜色像是花椰菜作成的韓式辣炸雞、綠意盎然的「佛陀碗」(Buddha bowl)、或是健康繽紛的果昔等,讓不管是一人用餐或是多人聚餐,享用蔬食都變成一件時髦又快樂的事。
延伸閱讀:食譜:小小樹食的小樹酪梨蔬菜佛陀碗

位於台南的毛蔬,強調健康、不油炸,以原型食物融合亞洲各地風格如台味、中菜、日韓與南洋等風味,讓無論是否專注蔬食的消費者都能大快朵頤。菜色包括沙嗲口味的烤猴頭菇小黃瓜串、泡菜煎餅、還有從台南「生炒鰻魚」菜色發想,以鮮菇取代鱔魚、帶有鑊氣的火炒鱔等——原來蔬食也能這麼過癮!
延伸閱讀:台南 24 小時:經典小吃一日快閃

而高雄鼓山的仙桃素呈現出的一盤盤的美味蔬食料理,則如夢似幻如畫,引人入勝。主廚過去在台北知名素食餐廳鈺善閣工作,返鄉工作後,認同蔬食低碳、友善環境的概念,持續以蔬食為題材,融合西餐發酵、烘烤、燉煮等技巧,以經典中餐菜色為靈感,做出驚喜不斷的菜色。比如向東坡肉致敬的全素「蔬東坡」,巧妙運用冬瓜、烤麩、香菇、筍乾,燉煮出惟妙惟肖的甘美大菜。
吃一種歸隱山林的「禪意」與文人飲食哲學
台灣有些蔬食餐廳位於遠離都市塵囂的山林間,在幽靜的庭園綠意中,品嘗蔬食的清雅與精緻,似乎也更貼近自然,饒富禪意,也洗滌了心靈。
食養山房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間。菜單從葷而素,幾經搬遷的食養山房最有名的一道菜始終是一款「蓮花湯」——餐末由侍者把乾燥含苞蓮花放到熱湯中,因為熱力,蓮花在鮮美高湯中慢慢綻放,體現出東方美學。
延伸閱讀:自然愛好者的台灣旅遊指南

而獲得米其林綠星肯定的陽明春天(士林)位於陽明山秘境,低調樹木掩映間,禪意石雕座落的日式庭園中,呈現的蔬食料理食材新鮮清脆,甘醇茶飲穿插菜單,更讓人心靈沉靜,不少忠實客人,都會不遠山路,親自造訪。
蔬食小吃不容小覷:早齋文化與台中曙光居
蔬食也深入市井生活,中部大城彰化就是一個好例子。彰化盛行傳統素食餐點,不只店家眾多而密集,一天 24 小時都可以找到營業中的素食店家。以素食早餐來說,這些小吃店家提供素食麵、素食湯、素肉燥飯等,所謂「素肉燥」,是以豆皮豆輪取代豬肉,價格實惠。這其中最有特色的,就屬素食的「紅燒」湯頭——深咖啡色的滋潤湯頭,是用甘草、八角、月桂葉等香料與豆瓣醬、醬油、番茄蔬菜燒成,香氣誘人。以這個湯配上紅白蘿蔔、豆皮、豆包、素肉塊等,就是彰化人最熟悉不過的地方味。
台中必比登推介餐廳曙光居,同樣以簡潔的菜單提供美味暖心的蔬食料理。例如擔擔飯與麻香香拌麵,上面就放上了中台灣風格、以手工豆包搭配冰糖與醬料熬煮成的素肉「擔擔醬」,美味爽口。曙光居的料理強調無過多的加工,例如煎豆包、毛苔豆腐、黑白木耳製成的涼拌菜辣太極與季節蔬菜製成的煎餃等,都是無負擔的健康美味。(右圖©MICHELIN)

精緻綠星餐飲的精彩蔬食菜單:山海樓
獲得綠星以及一星肯定的台菜餐廳山海樓,供蔬食的個人套餐選項,並從產地食材到餐桌,層層把關。蔬食個人套餐的內容包括蔬食握壽司、契作的蔬果薄片編織而成的素櫛瓜封、素麻油米糕與素蘭陽什菜湯,搭配季節蔬果與招牌甜點杏仁豆腐,濃郁香純,滋味天然,是蔬食愛好者品嘗精緻台菜料理的好選擇。
延伸閱讀:山海樓存續台灣老味道:重現消失的金門土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