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首家以冰淇淋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的 MINIMAL 主廚萬士傑來說,台灣「甜」在世界料理地圖上,向來獨一無二。
首先是多元族群及多變的氣候與地形帶來的豐富精彩。「多元族群的融合為甜點帶來不同的類型、跨度非常大;我們有山有海,還有各式海拔高度,也帶來各種可以運用的豐富食材,」他說。
台灣「甜」在味型與表現上也有獨特之處。萬士傑舉例,例如許多甜點重視香氣的表現,像是黑糖冰裡傳達出的柴燒香氣或是台灣傳統冰品裡的香蕉油;另一個特色則是台灣甜點有許多鹹甜交錯的風味,例如蜜餞、又或是包著肉鬆與紅豆餡料的中式大餅等,帶來更多層次。

前陣子,他有機會到了東京,品嘗到東京米其林一星與綠星餐廳 FARO 甜點主廚加藤峰子的料理,驚喜發現兩人對料理的看法與設計角度非常相近。
加藤峰子是勇於開拓的領先者,她創作時從未設立框架,致力於將對環境的保護與產業永續納入思考,創作出不使用雞蛋、牛奶等動物性食材的甜點。她更熱愛親近自然與源頭,總是第一線走到產地,找到同樣關心自然與傳承、提供優質食材的生產者。
因此這一次,萬士傑特地邀請加藤主廚到台灣來,一起探索台灣獨特的「甜」與食材。
延伸閱讀:什麼是米其林綠星?

首站,他們來到萬士傑小時候的回憶「一中豐仁冰」。豐仁冰是台中的特產,組成元素非常簡單,只有蜜花豆、酸梅冰和台灣傳統冰淇淋三種。萬士傑小時候就住在店家附近,他有時候還會一次買好幾杯「乾豐仁冰」(多兩球冰淇淋的選擇)回家冰著慢慢吃。豐仁冰的組成雖然簡單,但每個環節店家都用心製作:酸梅必須先以鹽再用糖醃漬,確保風味飽滿;蜜豆要用兩種糖,味道才有層次等。店家從 1946 年屹立至今傳承三代,依舊是許多遊子回到台中,一定要來品嘗的熟悉風味。
延伸閱讀:直球對決的美味神組合:花生捲冰淇淋

第二站,他們來到台灣鳳梨酥創始店,位於台中大里的顏新發餅舖。鳳梨酥是現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之一,而顏新發第四代傳人顏榮慶回憶,祖父在二戰時留學東京,回台後將西方曲奇餅的口感,結合台灣鳳梨硬的酸甜內餡,與日式小點的精巧,改良創作出了目前常見的小型鳳梨酥——鳳梨酥的發明與流行,是中、西、日文化的影響與交融,是也是台灣過去百年歷史的縮影。

之後,他們來到台北,品嘗 1950 年代創立、位於萬華華西街夜市的北港甜湯。店內招牌品項例如燒麻糬、米糕粥和芋頭湯,多年來始終維持著經典札實風味。這家老店堅持古早味與傳統的做法。例如麻糬一定手工做,糯米磨成米漿後綁好,用脫水機弄成一塊 塊,另一部分以機器打碎,兩者混合後煮熟,這樣傳統作法的特點是耐煮而口感 Q,令人食指大動。
延伸閱讀:台北六大夜市米其林美食與旅遊攻略

同樣在台北西區的必比登推介餐廳 HUGH dessert dining,則代表了台灣「甜」另一端的探索與風味。主廚鄭為修與主理人應庚宏應用札實的西餐技巧與做法,揉合對台灣食材與風味的探尋。例如一道以橙酒果凍、椪柑果肉及蒔蘿奶醬為主題的菜色,另外加入了桔醬脆片跟桔醬橄欖油醬汁與甜醬油薄凍搭配,令人聯想到知名客家菜色白斬雞與桔醬的風味組合,呈現出新世代對台灣味與台灣甜的嶄新詮釋。

他們也來到台南南化,實際體驗柴燒黑糖的製作過程。黑糖是台灣很常運用的風味元素,從日常手搖飲到精緻甜點甚至滷肉飯都會用到。而台南南化的張師傅手工黑糖始終堅持手工製作,耗時耗力,更堅持以不使用除草劑及農藥、土壤乾淨的甘蔗為原料,做出來的黑糖不只甜,更帶有每一塊土地的風味,獨一無二。
延伸閱讀:台南 24 小時:經典小吃一日快閃

最後,兩人回到 MINIMAL 的廚房,各自以台灣「甜」為靈感,創作出了一道甜點:萬士傑的作品以他喜愛的一中豐仁冰為靈感,以米的香氣做成冰淇淋,搭配上茉莉花茶與牛蒡做成的醬汁以及紅鳳菜做成的脆片。

加藤主廚則以台灣巧克力做成冰淇淋,搭配台灣紅茶做成的日式寒天、黑糖奶醬等做成純素甜點,各自以彼此的詮釋與料理哲學,呈現了台灣「甜」的精彩與美好。
延伸閱讀:多元創新、百花齊放——台灣蔬食料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