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產茶之島,十八世紀的文獻就記載了生長於中南部的野生茶樹。除此之外,外來移民移植了家鄉的茶葉品種來台,喝茶飲茶,是島嶼重要的文化與歷史。
在台灣,茶也是重要的經濟產業,1869 年英商陶德(John Dudd)第一次把台灣烏龍茶(Formosa Oolong)從大稻埕運往紐約,台灣茶的獨特風味躍上國際舞台;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日治時期更是台灣紅茶的黃金年代,甚至遠銷歐洲。
延伸閱讀:在全世界米其林推薦餐廳吃台灣美食
茶鄉亦是台灣風景,人跡所及之處就有茶跡。嘉義阿里山風景區茶園風光馳名國際,兩千公尺以上山嶺有高山茶,見證農業開墾之不易;新竹苗栗丘陵處有東方美人茶;南投日月潭景區有散發獨特香氣的台灣紅茶;屏東滿州鄉吹拂著海風處也有低海拔生長、帶著鹹味的港口茶等。台灣茶茶款多元,從日常飲用解渴到精緻的茶席文化,滿足各種場合與喜好,成為來台灣旅遊不可忽視的重要體驗。
臺灣米其林指南收錄的餐廳中,餐飲人展現巧思,將茶納入用餐體驗——以茶佐餐,早已超越無酒精飲品選項,而是透過茶,讓客人完整品嘗台灣味的鋪排,讓整套餐點風味更上一層樓。
茶佐餐:在地餐飲搭配的多重想像
承
台灣茶跟日式料理也可以譜出動人旋律!位於高雄的米其林一星餐廳承是東京米其林二星與綠星餐廳傳的姊妹店,主廚藤本祥一曾是大廚長谷川在佑的副手,來台坐鎮,細緻日式料理手藝中帶有台灣風味元素,招牌菜色是繽紛的野菜沙拉與澎湃釜飯,而酒款與無酒精的茶飲搭配,則讓用餐體驗更加完整。
延伸閱讀:影片:台北米其林推薦餐廳 MUME 大廚林泉和東京米其林指南二星與綠星餐廳 Den 大廚長谷川在佑的台灣「Q」探索之旅
承提供五款茶一組的餐茶搭配,選茶從日本的靜岡深蒸棒茶、濃厚溫潤的宇治焙茶到台灣幾個極具代表性的茶區:台東鹿野、阿里山、南投鹿谷等地精選茶款,以玻璃酒杯低溫侍茶。不同茶飲或有神來一筆的香草調味,如在阿里山青珀中加入山椒粉香氣,讓餐茶搭配下的日式割烹料理滋味鮮活有味。
延伸閱讀:大廚招牌菜:高雄米其林一星承的野菜沙拉
元紀
元紀在林菊偉主廚帶領下,爬梳台灣菜的滋味、歷史、原料,結合寶元紀 POUYUENJI 蔡其建董事長一甲子豐富的藏茶,茶款涵蓋早期南投鹿谷凍頂烏龍茶、新北坪林東方美人,到武夷岩茶、雲南普洱,以及世界各地好茶,打造出獨特茶餐搭配體驗。元紀規劃元紀佐餐茶來連結套餐料理之間的風味轉換,分為喚醒味蕾的「醒茶」、分享餐食美好的「元茶」、凝聚相處時光的「怡茶」(首圖 ©元紀)。「醒茶」是梨山高山烏龍茶,口感醇厚,帶有蜜香,調入些許薑汁喚醒味蕾;「元茶」是雲南金達摩生普洱與海拔兩千六百公尺南投華崗茶區以傳統布團揉製烘焙的鐵觀音,茶湯端正高雅,用來搭配餐點;最後一道「怡茶」是古樹喬木茶樹製成的熟普,滋味圓融,帶有木質調與桂圓甘潤感,宜搭配甜點。在元紀,除了茶搭餐,還有茶入料理,如陳普竹笙雞湯、陳普雞肉凍等,茶湯在料理中的最佳濃淡比例,是主廚多次試驗的結果,值得一試。
瀞
台中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瀞由知名茶藝館冉冉茶事負責人藍大誠與主廚王采晴開設。在瀞,茶佐餐是「綁定」,每套餐點均附上五杯茶飲,提供完整餐茶搭配。藍大誠是餐飲搭配的專家,著重搭餐極致體驗,因此將茶仿效葡萄酒搭餐模式,低溫放在玻璃杯中上桌,除了嗅聞香氣,也跟西式創新料理更加契合。瀞會依據茶湯特色來設計餐點。台灣綠茶如文山包種茶、三峽碧螺春,茶湯具有明顯的「鮮味」(umami),餐廳會將冷泡綠茶拿來搭配生魚片,鮮上加鮮,堆疊出盤中的飽滿滋味。發酵度高一點的茶款如烏龍,帶有木質調與焦糖香氣,則常會拿來搭配煎烤過的食材。茶,是創造完整餐飲體驗的重要一部分,帶領主廚在設計菜色時的思考與方向。
茶入菜:茶是飲品,也是食材
MINIMAL
MINIMAL 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冰」為主角,摘下米其林一星的餐廳,專注於創造獨特冰品風味,以及探索冰品在不同溫度的材質口感,是冰品的魔術師。
在冰淇淋口味發想上,台灣在地飲品與茶款,一直是主廚萬士傑的創作靈感來源之一。比如將帶有強烈焙火以及喉韻的凍頂烏龍茶,組合上爆香麥仁與烤地瓜皮,做成濃厚古早味冰;或以產自花東的蜜香紅茶搭龍眼花與微苦的決明子,做成帶有優雅香氣的冰品等。除了在地特色茶款,帶有堅果風味的客家擂茶、洛神花茶、普洱茶、白茶,到特色酒款如高粱、琴酒、清酒,都是萬士傑創作風味的元素。在 MINIMAL ,體驗「茶」不是用喝的,而是一口一口用吃的,體會冰品融化在口中,溫度上升釋放的多種絕妙滋味。
巴黎廳 1930 X 高山英紀
大廚高山英紀從第一次來台客座活動開始就迷上台灣茶,甚至親身拜訪茶園。對他來說,台灣茶比日本茶擁有更多變化的面貌,從重到輕,帶有焙火味的鐵觀音、發酵完熟的生普洱、優雅的窨香茉莉綠茶、旨味飽滿的三峽碧螺春,都可以輕盈地與細膩風格的法國料理搭配。
茶除了可以飲用,也可以優雅融入菜餚,創造不同的風味與組合。巴黎廳 1930 X 高山英紀茶入餐代表非招牌蔬果千層莫屬,在春天的菜單裡,將火龍果、大黃瓜、豆薯等超過二十層的蔬菜片堆疊成塔,搭配金萱茶與蜜醋調製的醋飯,茶入醬汁帶來整體味覺和諧,並搭配冷泡茉莉金萱。烤魚亦研發出將香草油與梨山烏龍茶粉抹於表面的調味手法,搭配高湯醬汁與醃漬茴香。茶,成了盤中醬汁、風味的調味靈魂。
Wok by O'BOND
Wok by O'BOND 系出以台灣茶為主題的酒吧 Tei by O'BOND , 經營者劉明杰與團隊花了十個月走訪台灣各茶產區超過百個茶園,持續跟製茶師傅交流。對他來說,茶跟葡萄酒一樣都能說明風土,因此對 Wok by O'BOND 來說,呈現台灣產區特色風味也是茶飲入菜搭餐的用心之一。
例如 Wok by O'BOND 菜單中的「綠飯」以高湯炊飯加入綠茶與海苔粉,讓茶鮮與不同食材的鮮味結合。菜餚與菜餚中間,角色類似清口冰沙(sorbet)的搭餐茶氣泡飲,則選用台北南港的包種茶來製作,這款茶的茶樹品種為青心烏龍,產區特色是散發小白花香氣,打入氣泡後,香氣更加明顯。甜點則以帶有濃郁豆香的三峽碧螺春茶王黃文雄的茶品,搭配以台式月餅綠豆椪發想做成磅蛋糕,上頭灑上茶粉與茶共食,入口帶來奶香綿密如綠豆沙餡的錯覺。每一季的菜單結尾,餐廳更會提供跟各地茶人蒐集來的老茶,如四十年的石碇正欉鐵觀音、三十年老烏龍、四十年老包種茶,以老茶的明亮酸度、藥材香氣搭配茶點,厚實的餘韻為一餐劃下印象深刻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