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斬雞是臺菜代表之一,從土雞城、海產店、臺菜餐廳都少不了白斬雞,它表現一種純粹又極致的追求。基本上,白斬雞有滾、燜、吊、斬四大步驟,店家又因各自的追求不同而有微調或變化。,
想判斷白斬雞做得好不好,饕客會先從最嚴苛的雞胸下箸,因小見大,肉嫩香軟,代表全雞過關;胸柴乾硬,寧可捨筷不食。
我們走訪多位《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 2021》中的大廚,包括來自米其林一星的美福飯店米香臺菜餐廳主廚陳永華、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 My 灶負責人陳正宗、米其林入選餐廳的蘭(Orchid by Nobu Lee)餐廳來自馬來西亞的主廚余孫鵬,與他們談談這道菜色。其中余孫鵬拿手的海南雞,可算是廣義的白斬雞,在一些海南雞飯店裡裏也提供燒雞,因此當地人也稱海南雞為白斬雞,以便於與燒雞區隔。在此為大家分享白斬雞美味的秘訣,以及如何在家烹製白斬雞。
1. 你認為好吃的白斬雞,最重要的條件什麼?
陳永華(右圖,米香台菜餐廳提供):肉質緊實,但不可柴。
陳正宗:嫩、鮮甜必須同時具備。而要達到嫩,從雞隻大小重量、火侯掌控都很重要;要達到鮮甜,溫體雞是重要條件。
余孫鵬:以海南雞來說,滑嫩是最重要。
2. 你選用怎樣的雞種?為什麼?
陳永華:我選用台東閹土雞,雞的鮮甜度是目前試過最好的,賣相也好,表皮帶有金黃色。另外成長週期約 20 週左右最好,成長週期太長,肉質容易老柴;成長週期太短,雞肉的香味與甜味不足。
延伸閱讀:摘星那一天:米香的陳永華
陳正宗:我選用台東放山養的閹土雞,肉質熟美、油脂豐富,大約 5 斤重,過重油脂過多,不適合現代人健康需求;過小則羽翼未豐,肉質沒那麼甜,油脂也不夠。開店以來,我堅持只用溫體雞,當天早上七、八點電宰完便直送店內,提供當日所需,溫體雞能有效保有鮮甜度,因此需提早預訂,臨時想吃是吃不到的(首圖:My 灶的白斬雞,陳靜宜攝)。
延伸閱讀:必比登推介:My 灶
余孫鵬(左圖,謝明玲攝):如果是自家食用會選用甘榜雞(類似台灣放山雞),台灣俗稱的玉米雞風味也很好,而之前 Orchid by Peng(註:Orchid by Nobu Lee 的外帶品牌所開發的外帶商品「海南雞飯」)則使用肉雞腿肉,供貨穩定也符合外賣市場價位需求。
3. 你處理的過程有何特別之處,確保白斬雞的美味?
陳永華:主要有三個訣竅,第一是水溫始終保持在 80 - 85 度間,不可用滾水,可避免「爆皮(雞皮爆裂)」,一旦爆皮,一來甜味流失、二來影響賣相。
其次,起鍋後將雞過冷水,除了讓肉更緊實外,還要讓在雞皮跟雞肉之間的膠原蛋白冷卻,呈果凍狀。我在這用的不只是冷水還要是私房雞湯鹽水,既可封鎖住雞肉的甜味,還能同時讓雞隻入鹹味,使鹹帶出鮮。第三是「剾風(khau-hong)」,吊起風乾 1 小時,此舉能提升表皮顏色深度,以強化賣相。
陳正宗:一般人以白水汆燙雞隻,不過我是以熬好的豬大骨、蔬菜高湯燜煮雞,湯頭的甜味能進入到雞體內,雞香也使湯頭加分,這高湯還可用來炒菜。烹煮雞隻的時間依照季節有所差異,冬天烹煮時間較長、夏天較短。最後,雞隻冷卻過後不能風乾,要用濕布包好,避免表皮缺水,待賓客到齊後才掀布斬雞。
余孫鵬:我使用 63 - 65 度低溫烹調技術,能夠使雞肉火侯掌控更加穩定,達到既滑又嫩的精準表現。
4. 你的白斬雞喜歡或建議搭配什麼醬料?
陳永華:搭陳年醬油跟醬油膏都很好,或是依個人喜好加一點蒜蓉或辣椒末。
陳正宗(右圖,謝明玲攝):吃原味最好,蒜蓉搭醬油膏或輪切的紅辣椒與醬油。
余孫鵬:醬料一直是海南雞的重點,傳統海南雞飯會提供蔥薑末、黑醬油與辣椒醬三種醬料,我在台灣會用辣度降低的新鮮雞汁辣椒醬。
5. 對於白斬雞,你有什麼話想說?
陳永華:小心誤買雞販攤上的「溫體雞」,有時可能是雞販前一晚沒賣完的雞,冷凍後隔天解凍再賣,以當日現宰之姿販售,冷凍又解凍的雞,甜度便大打折扣,需找值得信賴的攤商。
陳正宗:我想對廚師說,明知雞的品質未達標準,就請別端上桌。廚師在剁雞時,從油汁的噴濺程度便知雞肥不肥、美不美,若不達標準就別端上桌。
6. 一般家庭沒有餐廳的工具與環境,如何做出好吃的白斬雞?
陳永華:用蒸的效果也很好,我有時在家做白斬雞就是用蒸的,可降低火侯控制的風險,只是要確認電鍋容量,不然雞會放不進去。
陳正宗:水煮滾,雞放到鍋內,以小小火燜煮約 1 小時,用一根筷子戳雞腿最厚的地方,沒有冒出血水就代表已經熟了,關火,出鍋後表皮拍鹽巴,靜置放涼再剁。剁雞時要寬肉薄切、窄肉厚切,讓雞肉維持適口大小。
余孫鵬:我的作法是全雞先抹鹽,靜置 10 - 20 分鐘後,雞、青蔥從冷高湯就入鍋煮,煮到水滾就關火燜30 分鐘,以半燜浸的方式來保持肉質的軟嫩。雞剁好後,刷上一層由醬油、麻油、糖所調好的醬汁。
延伸閱讀:三位米其林推薦餐廳大廚心目中的美味蘿蔔糕
首圖由陳靜宜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