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尋真 3 分鐘 2024年11月25日

穿越時光的香港代表菜:叉燒今昔與必吃推薦

叉燒根植在香港文化之中。其不斷演變的生命力,適應每個時代的需要,屹立不倒,來到香港,絕對要一嘗這穿越時代的美好滋味。

在飲食世界中,有些菜色僅曇花一現,有些食物卻歷久不衰,叉燒就是這樣的一道美食。

這種把豬肉醃好再燒香的食品,一口咬下,味道甘香豐腴,從 50 年代起便頻繁出現在香港人的餐桌,至今已成為來到香港不能錯過的代表性美食。

從早期的免切叉燒飯和以雞皮紙袋盛著作為「斬料加(廣東方言,指主食之外的菜餚)」,至今天茶餐廳早餐不可少的叉燒意粉和晚上請客時的體面頭盤,叉燒跨越世代,就算上一代和這一代的口味已大大不同,地位仍然穩如泰山;它亦豐儉由人,從高端餐廳至街邊小店都會供應。

延伸閱讀:香港米其林推薦餐廳大廚分享叉燒的美味秘密

米其林一星餐廳都爺利會館的叉燒。© Duddell's
米其林一星餐廳都爺利會館的叉燒。© Duddell's

叉燒來自「插燒」


根據記載,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已有燒烤肉類,當時屬於宮廷御膳。後來有愛吃之士發現豬的裏脊最好吃,便以叉子插之,以火燒香,稱之為「插燒」,成為叉燒雛型。後來這種吃法傳到廣東,食譜改良,慢慢演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叉燒。而隨著廣東人移居到世界各地,把燒味文化帶到世界不同角落,其中包括香港,促進了叉燒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必比登推介餐廳大榮華的叉燒。© MICHELIN
香港必比登推介餐廳大榮華的叉燒。© MICHELIN

從「拖地叉燒」到「第一刀」


食物的演變,往往反映着當時社會的需要,叉燒也不例外。早期香港人民工作以體力勞動為主,吃飯喜歡大塊肉,以補充體力,最能代表這時期的叉燒當數「拖地叉燒」。「拖地」指的是元朗大白花豬肥得拖地的肚腩,這種「拖地叉燒」就是用其五花腩製作,製作出來的叉燒具有四層瘦肉和三層肥肉,除了肉味濃,也帶脂香,美味非常,是體力勞動者辛勞一天後的最佳犒賞。

後來社會日漸富裕,人民注重健康,「拖地叉燒」被認為太過肥膩,漸被淘汰,以中國脢頭肉做叉燒成為主流。脢頭是豬肩膀的肉,若師傅刀功好,懂得以直刀斜刀跟隨脂肪紋路切,裁出來的肉肥瘦相間,做出來的叉燒一口便能吃盡肥瘦,極為滋味,於 90 年代起大受歡迎,大部位店子賣的都是脢頭叉燒。

延伸閱讀:米其林評審員推薦香港必吃叉燒

74ee225fafc94aeea7aff6cd1dff9a8a_天龍軒-蜜燒西班牙黑豚肉叉燒 Ting Lung Heen  Char Siu.jpg

直至近年,大家對飲食更加講究,餐廳想辦法提升叉燒體驗,開始在豬種上作出追求。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是伊比利黑毛豬叉燒。伊比利黑毛豬來自西班牙,因食用橡果,豬肉不但帶獨特香氣,而且油脂豐富卻不膩重,做出來的叉燒豐腴軟腍,有餐廳推出後大受歡迎,雖然索價高,卻不乏捧場客。(右圖:米其林二星餐廳天龍軒的叉燒)


此外,匈牙利鬈毛豬也有支持者。這種豬隻全身只有三成瘦肉,七成都是脂肪,做出來的叉燒非常甘香,是部分高端餐廳的心頭好。其他叉燒人氣豬種還包括肉味濃郁的英國巴庫豬、肉質柔軟的美國黑豚,以及在恆溫環境下成長的泰國無菌豬,這些豬種各有賣點,也各有捧場客。

延伸閱讀:食材庫:認識名種豬肉

部位上也有新發展。過去數年有餐廳推出「第一刀」叉燒,一炮而紅。什麼是「第一刀」?它是脢頭肉前端的那一塊肉,又名脢頭咀,名字源自這個部位是豬隻送到豬肉檔時,第一刀斬下去的地方。由於它肉質軟嫩,纖維細緻,做出來的叉燒爽口、彈牙,口感與別不同,加上一隻 200 斤的豬中只有少於一斤屬於第一刀,物以稀為貴,讓不少人對其趨之若鶩,要一嘗這獨特的美味。


叉燒要火雞免切


除了肉的部位與品種,調味也隨著時間推移,有所改變。例如早期的叉燒以豉味為主,即以豆豉醃過,洋溢豆豉的香氣,非常下飯。後來為了吸引孩子,燒味師傅以常見的磨豉醬、海鮮醬、麻醬、南乳和玫瑰露把豬肉醃好燒香後,蘸以麥芽糖或蜜糖水回爐略燒,讓叉燒成為現在最常見的蜜味。

延伸閱讀:家庭旅客的香港住宿、美食和旅遊終極指南

米其林一星餐廳嘉麟樓的匈牙利鬈毛豬梅頭肉叉燒。( ©The Peninsula Hong Kong/Spring Moon)
米其林一星餐廳嘉麟樓的匈牙利鬈毛豬梅頭肉叉燒。( ©The Peninsula Hong Kong/Spring Moon)

值得一提的還有「火雞」。「火雞」是香港俗語,指的是叉燒的燶(意指「焦」)邊。以往叉燒有燶邊是常態,後來人們認為不健康,很多店家都會把燶邊除去才奉客。然而,現在大家開始懷念起這焦香之味,讓曾經被嫌棄的「火雞」再次成為餐廳賣點,以自家叉燒有燶邊來吸引客人。

此外,現在叉燒多切件上桌,厚切薄切取決於師傅希望提供的口感。但早期的叉燒多為「免切」,即不用切,整塊食用。這種上桌方式樸實無華,客人也能大快朵頤,符合當時人們的口味和需要。來到今日,叉燒變成精緻的頭盤,上桌方式也與時並進,例如有餐廳會在客人面前,往叉燒淋上玫瑰露點火,立刻火光熊熊,玫瑰露香飄滿一室,這種席前表演展現完全不一樣的上桌方式,提供配合不同時代的享受。

香港代表美食


叉燒植根在香港文化之中:從電影《食神》中的黯然銷魂飯(即叉燒蛋飯)、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中的那碗香噴噴的叉燒飯,以至倪匡在其著作《倪匡老香港日記》中描述他在香港吃到的第一碗叉燒飯,叉燒總能為牽起香港人的感受,帶來共鳴。叉燒不斷演變的生命力,適應每個時代的需要,令其屹立不倒,來到香港,絕對要一嘗這穿越時代的美好滋味。


到香港到哪裡享用叉燒

拖地叉燒:必比登推介大榮華
第一刀叉燒:米其林一星大班樓、必比登推介大圍小館(大圍)
伊比利亞黑毛豬叉燒:米其林二星天龍軒、米其林二星、米其林一星萬豪金殿、米其入選餐廳國金軒(尖沙咀)
匈牙利鬈毛豬叉燒:米其林一星嘉麟樓
香港本地梅頭叉燒:米其林一星都爹利會館

延伸閱讀:香港必吃飲茶與點心推薦

美味尋真

繼續閱讀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选择您的入住日期
USD的價格,1晚,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