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三星餐廳頤宮行政主廚陳泰榮有個很難忘懷的味道。
「現在澳門葡京酒店的位置之前是個足球場,旁邊有間茶餐廳,那兒的豬排飯很好吃。」陳泰榮說。豬排飯其實作法很簡單,只是很耗時:西芹、紅蘿蔔、洋蔥打成汁後,放入咖哩粉醃過豬肉後拿去炸,下面的米飯,則加入蛋黃把米炒香後,淋上番茄汁去烤,最後再蓋上豬排,淋上番茄汁。
他說,這是很傳統的一道菜,但作法麻煩,又要醃又要炸又要烤,現在都失傳了。「以前沒那麼忙。現在的人,都趕時間。」
最近,他把這道菜加入「米其林月」的菜單中,希望台灣人也吃吃港味的經典,菜名,就叫做「主廚的回憶」。菜單裡還有其他如陳香蒜子妏金蠔等他懷念的老味道。「老的味道傳承出來,就是經典。」他說。
對客人來說,「經典」有時指的就是想到什麼餐廳就要吃什麼的理所當然,例如杭州菜就有龍井蝦仁,粵菜就有咕噜肉,法菜就有馬鈴薯泥等等,這些流傳得夠久,經得起考驗的料理,就像一首永遠聽不厭的歌。
而對廚師來說,經典代表的,可能是一切的起點。
「經典對我來說就是基礎、作一個廚師必須去學習的方法與技巧。」獲得米其林餐盤的JE Kitchen主廚張卓智說。來自香港的他其實不是料理科班出身,但他喜歡料理,從小會把Jamie Oliver的節目錄下來跟著做,然後自己應徵廚房工作,一路在丹麥、奧地利等地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待過,最近才落腳台灣。他說,例如法餐裡面講究的醬汁、油淋等,就是基礎,學會了經典與基礎,料理才可能變化出不同的模樣。
經典也可能代表一種精神、不能妥協的功夫。例如,在天香樓25年的亞都麗緻大飯店中餐行政主廚楊光宗說,以杭州名菜龍井蝦仁為例,他們堅持蝦仁手撥,然後一公斤蝦仁用上七顆蛋白,把蛋白打泡沫打硬用來漿蝦仁,浸過蛋白的蝦仁蛋液要能一坨坨慢慢掉下來才合格,最後,再加入太白粉封住蝦仁毛細孔,這樣做出來的蝦仁組織被蛋液撐開,吃來才能軟而澎而不過硬。這「漿蝦仁」的步驟,非常需要經驗與功夫。「這是基本工,也是經典。『漿蝦仁』的功夫很多餐廳只給師傅做,怕做不好。但我們請學徒一進來就學,因為這樣才能傳承。」楊光宗說。
陳泰榮也說,例如在粵菜裡,火候、炒工、湯的濃度等等,樣樣都很重要,是不能改變的味道與底子。師傅和學徒即便手中的食材和調味都一樣,做出來的結果卻完全不同,就是差在火候掌握這種基本工。
而對米其林餐盤、星鰻專門店日本橋玉井來說,不能妥協的部分,則是食材的品質以及新鮮。不只是主材料星鰻,就連這次他們在米其林月推出的煮物內所用的蘿蔔,他們也非常堅持。為了除去蘿蔔的辣味,他們把蘿蔔泡過冷水再煮過,再泡冰水等等多次「三溫暖」處理。老闆娘方芳認為,一定要表現出食材的美好,才是經典。
然而,經典不是永恆不變。當料理人加入自己的思考與人生經驗,拿捏其中的變與不變,在過程中發揮創意,才讓經典得以歷久彌新。
在經典中尋求變化,這是種再發現的驚喜。例如,台北文華東方酒店雅閣中餐廳主廚謝文,在這次的米其林月中,就將呈現他的經典菜色之一:芙蓉海鮮燕窩羹(首圖:文華東方酒店提供)。謝文說,傳統以來,燕窩都是做甜的,甜燕窩對皮膚好,對肝好,深受女士喜愛。但幾十年前他還在香港福臨門時,就加以研究,發現鹹燕窩吃起來沒有甜燕窩的甜膩,而且對腎好。之後這款以金華火腿加上豬後腿肉熬製湯底,再加上海鮮配料、以蛋白勾芡的湯品,就成了他的招牌菜之一。
經典重譯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掌握核心,再融入新元素。有根本,才能創新。
米其林二星餐廳祥雲龍吟料理長稗田良平認為,經典料理反映著土地相關的時代背景與故事,尊重經典,並從中學習、啟發、檢查、驗證,再加入現代料理技巧進化,是很重要的,如此料理才能與時俱進。
在這次的米其林月中,吃得到他們秋季菜單中的一道「龍蝦/綠竹筍/過貓」。這道菜其實是重新詮釋一道日本傳統料理「具足煮」具足煮是一種用甲殼類如龍蝦或螃蟹的海鮮,縱切兩半帶殼去煮的傳統日本料理。具足是指日本武士的鎧甲護具,頭身手足具備周全。因為燉煮到硬的龍蝦殼看起來像是武士的盔甲一樣,所以稱為「具足煮」。
稗田良平重新詮釋,融入法菜的技巧,在鍋內放入蝦殼熬過的高湯和剖半的龍蝦,一邊加熱、一邊用湯匙淋在蝦肉上,讓肉質半生熟地保持彈嫩,最後再加上蔥油提味,表現非常具有現代風格的伊勢海老具足煮。
「重譯過程中,我很喜歡去追溯回顧經典傳統料理的歷史與背景,常常會去思考當時為什麼使用這樣的料理方式。以前在京都修業的時候,不會特別去思考為什麼這道料理要這樣做,現在回想起來,很多以前學過、做過的菜都有值得重新演繹的空間。」稗田良平說,重譯過程中重要的是,找到經典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在維持既有的特色下重新詮釋經典。
唯一以日式串燒入選米其林餐盤的鳥喜主廚陳育安說,其實,串燒的元素很簡單,就是使用雞肉,炭火燒烤、簡單調味。他們不改變本質,從雞肉出發,但融合其他菜系的經典,加以翻轉,在這次米其林月推出以法菜鵝肝為發想的雞肝醬慕斯,配上蘋果和蜂蜜增加味道層次,以及雞胸肉一夜干,用帶皮雞胸肉取代原來常用鮮魚,用上味增風乾後做成一夜干,同時向日式料理以及法式料理致敬。
另一個翻轉經典的方法是隨時從客人的角度思考,自然可以找到變化料理的創意。這次楊光宗在米其林月的特別菜單中,推出了一道「松板鮑魚酥釀參」。他維持對食材的基本處理與味道,如烏參必須先浸泡、煨過入味,鮑魚也要以火腿、蔥、薑紅蔥煸香過後放進高湯煨煮8小時等,但新菜單裡,他在烏參上抹上肉泥與海鮮泥,蒸熟過後再炸,讓烏參表皮有些焦化,帶著香氣;而鮑魚則是拿去煎。他說,這番考量,是因為想到活動面對的可能是國際顧客,有的西方客人不愛烏參料理中使用的勾芡等傳統煮法,因此儘管味道不變,不離傳統,但他改變調理法,以煎、炸等方式來處理。「希望創造傳統新意,又符合歐美的接受度。」楊光宗說。
在向經典致敬的過程中,更可以看出廚師和料理隨著時代不斷演進的思考。例如JE Kitchen這次在米其林月推出的洋芋湯,不是用洋芋的肉,而是皮去做成湯。這是因為張卓智曾在北歐Kokkeriet及a.o.c.工作,深受北歐餐飲推崇零浪費文化影響,因此希望盡可能希望做到尊重食材,零浪費。以這樣新概念作出來的湯,卻反而沒有原來洋芋湯的濃郁厚重,而有種清新感。
經典重譯,對廚師是挑戰,卻也充滿表現自我風格以及開拓想像的樂趣。
今年十一月,米其林將在台北推出「米其林月」。2018年11月1日至30日間,近二十間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星級與餐盤餐廳將以「重譯經典」為主軸,特別為米其林月推出限定菜單,包含經典菜色或是特別創作的全新料理。詳情請參考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