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提昇消費產值
「亞都麗緻大飯店」本屆有「天香樓」摘一星,以及「巴黎廳1930」入選餐盤推薦。亞都麗緻事業開發部副總經理羅明威,對於《臺北米其林指南》的後續影響相當樂觀,他認為台灣過去 20 年來少有具備公信力的餐飲評鑑,餐飲界認為《米其林指南》在台北發行,「同時有 100 家、200 家業者在努力、付出」,增加投資,精進菜色、環境、服務,「這二年的成長過去 10 年還快」。
過去台灣民眾偏好「便宜又大碗」的消費類型,羅明威指出,《臺北米其林指南》有望提昇消費者的認知,新的消費群眾會想嘗試看看米其林餐廳,吃飯是「吃品質、吃想法」這樣的觀念,有可能因此推廣起來。
延伸閱讀:摘星那一天--楊光宗,天香樓主廚
美食評論家葉怡蘭(左圖)也有類似看法。她認為,米其林登台造成的新聞熱潮是好事,以前多數人對於米其林一知半解,現在比較清楚其面貌,對於精緻餐飲也有更多關注。
她說,米其林因此刺激大家思考餐飲的價值是什麼,價值不單單只等於食材價格,除了餐盤裡的東西,還要考量技藝、周邊環境與服務,如果可以提昇消費的產值,讓消費者願意付出多一點,是她最期待的一件事。
廚藝界上緊發條
態芮本屆摘下一星,主廚何順凱(左圖)認為《臺北米其林指南》是他從入行以來就「相對客觀、公正的評鑑」,一定會對台灣餐飲業帶來改變:業者會督促自己,有一個努力的目標,不會像以前差不多就好。
他也認為,《米其林指南》是給餐飲專業的一種肯定,這個肯定是針對團隊,而不只是個人,對於團隊是很好的鼓勵。「有競爭才有進步」,何順凱說,「但不論有沒有摘星,我們都必須上緊發條。」
祥雲龍吟主廚稗田良平則笑著說「最近走在市場會被認出臉來!」身為本屆唯二二星主廚的一員,稗田良平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客人因為米其林二星的頭銜選擇來龍吟用餐,我們更不能讓客人失望。」他也常常思考自己能夠做什麼,一方面滿足客人的期待,二方面讓客人願意再度光顧。「以三星為目標是當然的」,稗田良平宣示,「但現在不會特別想這件事情,只是專注在我們能做的事情上。」
提高上榜餐廳的國際能見度
稗田良平主廚非常正面看待《米其林指南》將為台灣餐飲界帶來的影響。他認為,《米其林指南》是世界公認具備權威性的餐飲指南,本屆台北有多間餐廳達到米其林星級標準,不僅感到光榮,也因此能夠讓餐飲業更活躍。他也特別指出台灣市場並不大,有必要吸引海外客人前來品嚐美食,「《米其林指南》正好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葉怡蘭對此持保留態度。專程踏上米其林美食之旅,這種旅客比較會以歐洲、日本為目的地,「我認為只有亞洲鄰近國家會因為《臺北米其林指南》而來訪台灣。」
葉怡蘭認為米其林的觀光意義在於另一層面:上榜餐廳的國際能見度。對於本來就要造訪台灣的人,「米其林為他們指往精緻餐飲的路」。過去政府往往只比較聚焦宣傳台灣小吃,但台灣飲食其實有多重面向,精緻餐飲同樣也是旅客期待的體驗。
不要失去自己的本色
最後,葉怡蘭寄語餐飲界不要因為偏向米其林標準,而失去自我本色。
「米其林是其中一種觀點。」葉怡蘭如此強調。米其林對於台灣的意義,應該是讓我們思考自己,看見自己,同時站穩自己腳下的位置。
文中受訪者照片由受訪者提供,態芮主廚何順凱的照片由 Richard Haughton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