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廚藝 5 分鐘 2023年12月11日

五家可以享受到自製麵包的台灣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

一份打動人心的麵包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如同打地基一般,為客人奠定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下五間台灣米其林指南餐廳提供自家精心製備的麵包,在感受美味的同時,客人也能在每一口細細咀嚼中,體會大廚經營餐廳的深刻核心與理念。

麵包,在餐飲體驗裡,常是在正式料理上桌前,給來客的第一份款待。一份打動人心的麵包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如同打地基一般,為客人奠定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下五間台灣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提供自家精心製備的麵包,在感受美味的同時,客人也能在每一口細細咀嚼中,體會大廚經營餐廳的深刻核心與理念。

holt bread MICHELIN Guide Taiwan 天然酵母酸種麵包佐發酵奶油。Photo by Chelsea Su.jpg

天然酵母酸種麵包

holt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 一星餐廳

對米其林一星餐廳 holt 主廚 Jeffrey Downs 而言,麵包在西方精緻餐飲裡不可或缺的地位,就和日本料理幾乎每道料理都少不了白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說:「麵包是很好的『Hello』,新鮮的、溫熱的麵包,更能加倍讓人感覺到生命力。」

Downs 在加拿大廚藝學校時,就習得烘焙麵包的技巧。後來他在歐洲待過的餐廳中,都供應著出色的自製麵包。「就這樣,你每天吃好的麵包、認識做這些完美麵包的人,你會開始認知、在腦中形塑『好的麵包』該有的樣子。」他認為作為一位成熟且實力足以獨當一面的廚師,得要有一手包辦各式料理的本事,包含製作麵包的手藝在內。(右圖:holt 的天然酵母酸種麵包佐發酵奶油。照片:Chelsea Su)

holt Jeffrey Downs MICHELIN Guide Taiwan bread 天然酵母酸種麵包為主廚與團隊自製。Photo by Longlong Han.jpeg

後來他到亞洲各國遊歷、積累歷練,「無論在家鄉,或是後來去到哪個國家,是精緻餐飲還是休閒小酒館,我都喜歡吃酸種麵包。當我嚐到很美好的醬汁,手邊卻沒有麵包可以沾來吃,我會覺得很痛苦。因此當我要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時,就想做酸種麵包,把我喜歡的風格呈現給客人。」他說。

Downs 說,剛來到台灣的第一年是最艱難的,因為還沒適應台灣多變且經常潮濕的氣候。認真魔人如他,甚至把酵母帶回家養著、照護著,假日再來餐廳繼續揉麵團、烤麵包也樂此不疲,他笑嘆隨著餐廳需要處理的大小事愈來愈多,現已有夥伴能協助他做出完美的麵包,但偶爾回想:「做些可以不必一直盯著時鐘的事情,還是挺療癒的呀!」他笑說。(左圖:holt 天然酵母酸種麵包為主廚與團隊自製。照片:Longlong Han)

INITA酸乳清巧巴達麵包佐Burro Nocciolato奶油。Photo by Chelsea Su (1).jpg

酸乳清巧巴達麵包

INITA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 一星餐廳

對米其林一星餐廳 INITA 主廚萩本郡大(Kunihiro Hagimoto)而言,義式料理與「當地食材」有非常強烈的連結,這個哲學不僅從品牌名稱——「義大利料理核心、台灣食材與日式精神」——三大構成餐廳骨幹中,清晰可見,餐廳定番義式麵包「巧巴達」也清楚展現了這個精神。(首圖及右圖:INITA 酸乳清巧巴達麵包,右圖為佐 Burro Nocciolato 奶油,照片:Chelsea Su)

因長期使用來自台灣在地品牌「慢慢弄」以在地乳源製作的義式起司,萩本主廚在構思麵包時,靈光一閃地想起自己曾使用「乳清」這個製作乳酪的副產品來烹調燉飯、製作披薩等,對於乳清帶來的美妙風味印象深刻,因此決定將乳清加入麵糰。

INITA 的酸乳清巧巴達麵包由主廚萩本郡大親手製作。(照片:INITA)
INITA 的酸乳清巧巴達麵包由主廚萩本郡大親手製作。(照片:INITA)

INITA 的麵包,採用來自義大利的三種麵粉,以主廚的私房完美比例混合後,再加入發酵後的酸乳清,取代常用的水。因乳清含有蛋白質與鈣質,營養價值更高,烤製出的麵包,入口初始感覺蓬鬆,反覆咀嚼卻又感到濕潤扎實,搭配帶有堅果及優格香氣的 Burro Nocciolato 奶油,帶來令人難忘的風味。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假他人之手來做麵包,對我來說,美味的自製麵包能夠建立客人與我們的信任關係。」總是滿臉笑顏的萩本主廚,談到麵包之於他的意義時,突然變得嚴肅。

他說,麵包看似簡單,但要做出穩定品質並不簡單,因為製程耗時且充滿細節,是需要依據天氣、時間與溫度隨時微調的體力耐心活。「麵包也是最容易看出一間餐廳用心程度的環節。」他說。

ZEA的Pan de Campo鄉村麵包。Photo by Chelsea Su.jpg

Pan de Campo 鄉村麵包

ZEA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 一星餐廳

米其林一星餐廳 ZEA 主廚 Joaquin Elizondo 認為麵包在精緻餐飲體驗中扮演著「國際化的橋樑」角色,因為無論來自何種文化背景,都能對麵包的存在產生對應的連結。

「好的麵包不會騙人,從一吃進嘴裡就會知道。」 Elizondo 強調,掌握好口感、溫度、濕潤度三個關鍵,就是好麵包。

ZEA,大廚 Elizondo 選用全麥、裸麥及白麵粉混合成獨家比例,輔以台灣海鹽、經過特別濾淨處理的水、酸種與新鮮酵母揉成麵團。一口咬下,外皮薄脆,內裡卻濕潤柔軟,兩種極端口感融合在一塊,帶來驚喜及延續許久的愉悅。(左圖:Chelsea Su)

ZEA 的 Pan de Campo 鄉村麵包由主廚 Joaquin Elizondo 親手製作。(照片:ZEA)
ZEA 的 Pan de Campo 鄉村麵包由主廚 Joaquin Elizondo 親手製作。(照片:ZEA)

ZEA,因套餐中其他料理已有乳香元素,因此搭配麵包的不是常見的奶油,而是與主廚同樣來自阿根廷的 Zuccardi 橄欖油。餐廳提供四款風格不同的單一品種橄欖油,讓來客一次可以感受到四種不同的風味與調性。

ZEA 的麵包,由 Elizondo 一手包辦,不假他人之手。「因為氣候、溫度等變因,要讓麵包穩定維持一致的品質,是很不容易,卻也是對餐廳而言很重要的原則,我需要親自把關。」同時,親手做麵包這件事,也讓 Elizondo從 日復一日、必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高規格服務及管理流程中暫時抽離,留給自己「完全投入在一件事」的療癒與快樂。下回造訪 ZEA,可別忘了多給他一顆麵包的時間!

延伸閱讀:傳承——《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裡的師徒檔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 bread MICHELIN Guide taiwan  油芒酸種麵包佐奶油。Photo by Chelsea Su.jpg

油芒酸種麵包

睿麗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 入選餐廳


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睿麗(La Vie by Thomas Bühner)駐店主廚楊展浩(Xavier Yeung)擔綱主廚 Thomas Bühner 的最佳轉譯者,他在餐廳選用的麵包環節便下足功夫。「對 Chef Thomas 和我而言,麵包存在的意義,不在於『讓客人吃飽』,而是『分享』的觀念才是最重要的。」他說。

掀開壓印有「LA VIE」字樣的酸種麵包外殼,裡頭是精準分切好的麵包塊,楊展浩打趣表示,在歐洲習俗裡,麵包經常擺在餐桌中央,讓客人自己撥取希望食用的大小,然而他們理解到台灣人並沒有這樣的習慣,因而作出調整。(右圖:睿麗自製油芒酸種麵包。照片:Chelsea Su)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自製油芒酸種麵包 making bread。Photo via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 Instagram.jpg

製作酸種麵包的關鍵食材,是近年來因養生需求而逐漸被重視的超級食物——台灣原生種「油芒」,楊展浩談到此食材帶給他的驚奇收穫,簡直如獲至寶般眼睛發亮。

他提到過去油芒常被以水煮方式食用,沒什麼味道,不是太討喜;然而將它鍋中乾炒至一定溫度時,會迸發烘烤過的穀物香氣,加進混合了全麥及裸麥麵粉的麵糰裡,除了能吃到扎實麥香口感,也能感受一股如同爆米花的驚喜香氣。(左圖:睿麗自製油芒酸種麵包。照片:睿麗

延伸閱讀:8 款不可錯過的法式點心

美享地 Espelette 辣椒風味布里歐麵包佐番茄奶油。(照片:美享地)
美享地 Espelette 辣椒風味布里歐麵包佐番茄奶油。(照片:美享地)

風味布里歐麵包

美享地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3》 入選餐廳

高雄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美享地自開業以來,一直以自製、形狀小巧可愛又美味的布里歐麵包聞名,現任主廚 Fabien Vergé 加入團隊之後,仍承襲此傳統,他認為烤得溫熱、質地鬆軟的布里歐非常適合作為開胃麵包。

美享地主廚 Fabien Vergé。(照片:美享地)
美享地主廚 Fabien Vergé。(照片:美享地)

Vergé 說:「在歐陸料理(Western Cusine)裡,重視的是『分享』的概念,而用於分享的第一個媒介,就是麵包。」做好的麵包,就是對客人表達友好的展現。同時,要讓客人對一間餐廳給出好評,其實就從看似簡單,其實最不簡單的麵包開始。

過去美享地的布里歐主要以海藻風味呈現,如今,Vergé 會根據時節及菜單,調整或加入其他香料於布里歐麵包中,例如近期就以來自主廚家鄉、辣味不會過於刺激,且帶有甜味的 Espelette 辣椒,搭配乾燥紅甜椒製成布里歐,再抹上發酵番茄奶油,在嘴裡頭放出酸與甜的風味,咀嚼間引誘分泌更多口水,作為開胃麵包,大廚 Vergé 稱之為「Dry Sorbet」,十足恰如其分。

本文由 Chelsea Su 撰寫。

精湛廚藝

繼續閱讀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