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尋真 2 分鐘 2020年11月6日

在台北台中五間米其林推薦餐廳吃刈包

由傳統走向現代、由華人世界走向世界的刈包,形式與口味也更豐富多彩。你,喜歡哪一味?

相較於其他台灣小吃來說,刈包與珍珠奶茶一樣,是較具海外知名度的食物,在《臺北、臺中、臺南 & 高雄米其林指南 2022》中,就有不少刈包店入選,如:獲得必比登推介的源芳刈包一甲子餐飲施家鮮肉湯圓彭城堂,以及入選餐廳欣葉台菜(創始店)也都能嚐到刈包。

延伸閱讀:《臺北、臺中、臺南 &高雄米其林指南2022》必比登推介名單出爐 141 間店家入選

彭城堂刈包 Peng Cheng Tang Gua Bao Taichung Bib 台中必比登推介.jpg

以切開的餅夾肉所組成的食物算得上普遍,如:美國漢堡、中東沙威瑪(Shawurma)、越南法國麵包等。中國大陸也有相似食物,如福州光餅夾肉、北京醬肉餅,陝西也有肉夾饃。至於刈包則是福建傳統食物,一說來自福州、一說來自泉州。

泉州人稱刈包為「肉夾包」或「虎咬獅」,泉州惠安人習俗是嫁女兒吃肉夾包、娶媳婦吃八寶飯,至今也只在婚喪場合才會出現;台灣人則稱為「刈包」或「虎咬豬」,早年台灣北部人時興在尾牙時吃刈包,以外型有「咬住金銀財寶」的意象而帶有討吉利的習俗,然而隨著時代變化,逐漸不受時節或場合限制,成為常設性的街頭小吃。(右圖,台中必比登推介彭城堂的刈包)

餅包夾肉的組合這麼多,何以刈包有機會在近年揚名海外呢?這源於 2004 年紐約韓裔名廚 David Chang(張碩浩)在他所經營的桃福(Momofuku)餐廳裡販售刈包,將它一舉推上美國舞台,只是他所詮釋的是中、韓混合的創意傑作。一直到 2010 年台裔廚師黃頤銘在紐約開設的「Baohaus」(現已結束營業),還有 2012 年張爾宬、鍾承達和鍾慧婷三人在英國倫敦開設的 Bao 餐廳,才帶入鮮明的台灣刈包元素。

走向國際的刈包

刈包脫離了華人世界後,除了開口型麵皮不變外,內餡、口味、大小就如脫韁野馬,有了截然不同的組合與變化。張碩浩的刈包版本是使用了燒烤的豬五花肉與薄片小黃瓜,厚重濃郁的油脂搭上爽口解膩的黃瓜,展現天使與魔鬼的兩個極端。Baohaus 的刈包說明了「美國是民族的大熔爐」這件事——內餡夾的是黃頤銘奶奶版本的湖南五花肉、台灣香菜與花生粉的調味與美式的販售方式。至於 Bao 餐廳的刈包有油封豬肉、炸雞與蘿蔔等口味,搭配的飲料也偏向台灣風格的手搖特調飲。

在台灣,傳統跟現代刈包因詮釋方式不同,成為走向全然不同的食物。傳統版本仍遵循五花豬肉、香菜、酸菜、花生糖粉內餡結構,以小吃攤形式存在,四神湯為標準搭配。現代版本受西式概念影響,衍生出泰式嫩炸雞腿、和牛蘑菇醬、義大利青醬雞腿排等不同口味,以潮店形式存在,價位也高出傳統許多倍,與精釀啤酒、可樂成為標準搭配。

米其林指南推薦刈包店家

入選米其林指南推薦的店家均屬傳統刈包店,然而想在食材如此單純的條件下一決勝負也絕非易事,各有各的門道。一甲子餐飲的刈包特色在於令人垂涎欲滴的五花肉,用料給好給滿,光是賣相就讓人食慾大增。

247737c9-cd04-43f8-a2d4-b484a11b6fff.jpg?width=1000

而創立自 1955 年的源芳刈包(左圖),強調酸菜的重要。一般刈包店會把醃漬過的酸菜炒乾後夾入刈包,不過源芳的酸菜會先以水流降低鹹酸度,酸菜不炒而是切碎燉煮,少了翻炒的油氣、易嚼且不塞牙縫,味道乾淨、不見雜味。

此外,放料也自成一格,先以大量花生糖粉打底,再放酸菜、五花肉、香菜,最後再撒一次花生糖粉。店家考量到客人不一定第一時間內食用,滷汁容易滲入刈包皮而變得濕糊,因此讓花生糖粉肩負吸濕功用,保持整體良好口感。

欣葉台菜的刈包,會另外加上海山醬。(圖片:欣葉台菜提供)
欣葉台菜的刈包,會另外加上海山醬。(圖片:欣葉台菜提供)

欣葉台菜(創始店)的刈包會另加海山醬,海山醬是台灣常見的綜合性調味醬,它同時帶有酸、甜、辣、鹹、甘味,能為刈包在味道上加分。台中必比登推介彭城堂臺菜海鮮餐廳則提供 DIY 自己動手做,將五花滷肉、自產自製滷筍乾、酸菜與花生糖粉、刈包皮羅列上桌,想吃什麼料與口味都可自行決定,還有互動樂趣,自開店以來就受到歡迎,成為每桌必點的食物。

延伸閱讀:欣葉招牌菜「香煎豬肝」的美味秘密

首圖為一甲子餐飲的刈包,陳靜宜攝。

美味尋真

繼續閱讀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