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這兩位廚師對失傳泰國食譜的欣賞,以及不懈的努力,讓泰國料理在《米芝蓮指南泰國 2020》中大放異彩。
開業未夠一年、位於香港灣仔的「潤」,在最新的《米芝蓮指南》中迅速摘下了一星。主廚洪志光指餐廳的特點,是不抗拒採用外國食材,最重要是在味道及煮法有所堅持,做到食客「一口就嘗出是粵菜的味道」。
兼澤良太從小便立志要當廚師,而當他有機會在香港開設自己的餐廳時,他毫不猶豫選擇做割烹料理,因為他的爸爸就是割烹料理的大廚,對他來說,那是深刻的記憶。
廚師的招牌菜,就像一幅隨著時間改變的畫作,畫上的色彩、畫面結構,點滴都反映著創作者當時的人生足跡與心境。這次,我們介紹 Heston Blumenthal 的「三製薯條」。
今年九月加入位於香港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珀翠」的 Uwe Opocensky,銳意為餐廳帶來更高水平的服務及菜式,在陸續推出新創作的同時,也實行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目標是令餐廳成為全港最好三間餐廳之一。
我們邀請 8 位來自香港、新加坡及台北的米芝蓮餐廳大廚,分享他們印象最深刻的聖誕經歷,以及今年最想要什麼聖誕禮物——你們可猜到他們最想要什麼?
在剛剛公布的《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 2020》中,於香港上環開業僅半年的 Louise 獲得米芝蓮一星,行政總廚 Franckelie Laloum 感覺是他過去 25 年的努力,把他領到摘星這一刻。
廚師的招牌菜,就像一幅隨着時間改變的畫作,當中的色彩、畫面結構,點滴都反映着作者當時的人生足跡與心境。這次,我們邀請到 ÉPURE 行政總廚 Nicolas Boutin,談談他的招牌菜:塞文山脈洋蔥(Cévennes onion with spelt wheat and black truffle)。
近月因為中環的情況不穩定,「Ta Vie 旅」的客人減少,但在提早關門的晚上,佐藤秀明沒有自怨自艾,反而好好利用多出來的時間,鑽研他的新興趣——中菜,期望有一天把學到的技巧運用到菜式之中,把開業已四年的「Ta Vie 旅」,打造成為更獨一無二的餐廳。
Pierre Gagnaire 在巴黎、倫敦、香港,以至世界各地都擁有獲米芝蓮星的餐廳,但他的事業並非一帆風順,一起來看看他如何面對經濟困難,重出江湖,再攀上行業的頂峰。
在別的餐廳,四手聯彈是一個特別活動;但在米芝蓮餐盤推薦中餐館「天頤」,每天都是一場四手盛宴。由菜式設計、執行,以至面對傳媒,行政總廚范健華及餐廳總廚黃贊奇總是一起上陣。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二人合力,又會有什麼化學作用?
餐廳的前線服務是一門專業,當食客在享受出色餐點時,到位的服務能令整體感覺提升,使食客留下更佳印象。因此,如何將法式精鍊且富格調的服務帶到澳門,是「杜卡斯餐廳」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我們邀請其餐廳總監 Christopher Bothwell,與我們分享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去年底,Gert de Mangeleer 決定關閉自己一手帶領至米芝蓮三星的餐廳 Hertog Jan,開展另一種生活模式。我們邀請他分享近況,以及介紹他即將開設的包點餐廳 BABU。
京花軒在開業隔年入選《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晉升二星後,更連續六年獲得榮耀。行政總廚劉國柱大方分享一家中餐廳叫好又叫座的八個關鍵元素。
專業製麵師 Simonetta Capotondo 詳細解說如何手工製作新鮮意粉。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盛讚「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台北米芝蓮一星餐廳天香樓主廚楊光宗,帶你一探杭州菜特殊地理、歷史與人文發展,如何形塑出杭州菜特淡雅內斂卻又令人回味的特殊風格。
曼谷米芝蓮二星現代法國餐館 Le Normandie 主廚 Arnaud Dunand Sauthier 深愛亞洲,完全沒想過要回到歐洲。
廚師的招牌菜,就像一幅隨着時間改變的畫作,畫上的色彩、畫面結構,點滴都反映着作者當時的人生足跡與心境。這次,我們邀請到的是米芝蓮二星餐廳、澳門京花軒行政總廚劉國柱,談談他的招牌菜「法國鵝肝茉莉清雞湯」。
通過輕松調整顯示設置,以適應您的喜好,定制您的體驗
前往「我的清單」下的「已造訪」列表,然後點擊「評價」按鈕留下您的意見
Plus 方案提供專案內酒店的升級及設施服務。就這間酒店,會員將可獲得:
非會員可在退房時透過我們 30 天免費試用獲得特別禮遇。試用可隨時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