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市出發,不需一小時即可抵達新北市——一座融合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的多元城市。
新北市全境環抱台北市,也是全台人口最多的都市,橫跨台灣最北與最東端,擁有層巒疊翠的內陸山城,與綿延 145 公里的湛藍海岸,無論漫步在九份懷舊街道,或是探索野柳奇岩地景,從環境到人文,精彩紛呈。
新北市在飲食文化上也展現鮮明特色,從生猛海鮮、山產風味,到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小吃,應有盡有。以下精選五個主題一日遊路線,發掘新北市的無限魅力。

九份、瑞芳:詩意山城的懷舊之旅
九份,一座迷霧繚繞、石階蜿蜒的山城,早年因採集樟腦與金礦而興盛,在 1930 年代曾有「亞洲金都」之稱,隨著礦脈枯竭沉寂多年,後因電影《悲情城市》,與神似動畫《神隱少女》場景的阿妹茶樓,再度聲名大噪,成為海外遊客來台必訪景點。前往九份,可以搭台鐵至瑞芳站轉乘公車,建議選乘「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景點接駁車,以水湳洞站為起點,順遊黃金瀑布、遠眺藍金漸層陰陽海,與壯觀十三層選礦場,再到金瓜石黃金博物館,了解淘金史並觸摸 220 公斤大金磚,窺見昔日礦區的興盛風華。

抵達九份後,由豎崎路石階拾級而上,穿梭於百年木造茶樓、昇平戲院之間,感受舊時繁華。接著到熱鬧的基山街,走逛藝品與伴手禮店,品嘗芋圓、草仔粿與紅糟肉圓等道地小吃,也可租借旗袍古裝,以紅燈籠高掛的巷弄為背景,拍下懷舊紀念照。
若想靜賞山城之美,不妨在茶樓沏茶,眺望煙雨迷濛的山海景致。傍晚時分,沿著老街的基隆山步道口步行半小時,就能登頂全覽基隆嶼夕陽美景,途中的二號涼亭是攝影愛好者聚集地,當夜色漸起、晚霞染紅山城,更能捕捉無敵夜景。

野柳、萬里與金山:親子共遊的海岬探險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大屯山脈延伸至東海的海岬,以海蝕風化形成的奇岩怪石聞名,像是女王頭、燭臺石等,近年來,綁馬尾的「俏皮公主」也成為人氣地標。由台北市開車四十分鐘,或自台北車站搭乘客運約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野柳。園區內,除了奇特地景,還能觀察寄居蟹、玉黍螺等潮間帶生物。而鄰近的野柳海洋世界,也是闔家共遊的熱門景點。

中午可在野柳或龜吼漁港享用小卷、三點蟹等當季漁獲,或前往必比登推介店家三姐妹農家樂,吃一桌家常好菜。餐廳位在萬里的三合院古厝中,菜色依時令更換,芋泥芹菜與滷豬腳,是值得一試的溫馨手路菜。
隨後北行至金山,漫遊三百年歷史的金山老街。廣安宮前的鴨肉熱炒與蔴粩、地瓜伴手禮,是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若時間充裕,可從老街步行十餘分鐘至獅頭山公園,飽覽燭臺雙嶼的壯麗海景;也可轉往山間的朱銘美術館,欣賞融合自然地景的大師雕塑,館內豐富的親子活動,適合全家人休憩放鬆、揮灑創意。

淡水、八里:水岸風情的時光漫遊
淡水,舊稱滬尾,十九世紀時曾是台灣第一大港,因港口淤積逐漸沒落,但仍舊留存深厚的歷史韻味。重建街依山而建,是昔日最早的商業街,多位名人故居坐落其間。從台北搭乘捷運約四十分鐘到淡水站,先沿老街徐行,沉醉於滬尾的悠然靜謐,再前往中正路老街,品嚐阿給、魚酥等經典小吃。午後可購票參觀淡水古蹟博物館,包含紅毛城、小白宮與滬尾礮臺(古砲台),探究西班牙、荷蘭等在台歷史。

若想以不同視角遊覽淡水風光,可搭乘藍色公路渡輪自渡船頭出發,約十分鐘抵達八里左岸碼頭,在河岸咖啡廳小憩,或造訪十三行博物館,探索北台灣的史前文化遺跡;也可由渡船頭搭乘渡輪到漁人碼頭,暮色中,漫步原木棧道與白色風帆般的情人橋,欣賞夕陽映照河海的浪漫風景。
延伸閱讀:全台灣適合約會的浪漫米其林推薦餐廳

中和、永和:異域文化交融的新台灣味
中和與永和位於新北市西南部,永和是全台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早年有大陳島居民與韓國華僑在此定居;中和則因緬甸華僑移入,形成台灣獨有的東南亞聚落,形塑兩地族群共融的文化樣貌。中永和不僅生活機能完善,也蘊藏豐富人文風景。中和烘爐地福德宮擁有全台最大福德正神像,是北台灣具代表性的土地公廟,香火鼎盛,廟宇海拔約三百公尺,可俯瞰台北盆地壯闊景色,從捷運南勢角站轉乘接駁車,再沿階梯上山即可抵達。


三重、蘆洲:古意盎然的庶民小吃巡禮
三重與蘆洲位於淡水河左岸,與台北市僅一橋之隔。在溫暖熱切的人情中,三重蘆洲發展出自成一格的地方風味。品味蘆洲,從一碗切仔麵開始。據傳切仔麵發源於此,湧蓮寺周邊切仔麵店更多不勝數,豬骨熬製的濃郁湯頭搭配各式黑白切,是許多在地人一日起點。飽足後,可參訪創建於 1862 年的湧蓮寺,欣賞寺中萬兩黃金打造的觀音像與泥塑、彩繪之美,再信步前往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感受閩南望族百年宅邸的雍容氣派。
延伸閱讀:麵香四溢——在台灣必吃的七款麵

若說切仔麵的戰場在蘆洲,那滷肉飯一級戰區就在三重 —— 店家眾多、口味多樣,好比店小二(大同北路)的滷肉飯,醬色誘人、膠質醇厚,或是光興腿庫,皮滑肉嫩的滷腿庫與油亮滷肉飯,都令人口水直流。入夜後,人流轉往三和夜市,老店的餛飩湯圓、肉圓與木瓜牛奶等人氣小吃,延續三重不變的暖心日常。
延伸閱讀:米其林指南推薦台北台中必吃滷肉飯
延伸閱讀:2025 必訪台灣的五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