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們生活的地方都在上演著千千萬萬個不同的故事。而米其林評審員的故事大概有如賣座音樂劇:大家都知道劇在上映,卻很少人可以進場一看究竟。
超讚工作?不為人知的評審員生活
大眾對米其林評審員的工作存在著很多想像,有人假定他們每天的工作只是吃和吃,而且吃的都是珍饈百味,可說是最棒的工作。
然而吃飯只是他們工作的一小部份,一般人看不到的,是日以繼夜的資料蒐集、實地考察等預備功夫。「每吃一頓飯前我們都有很多要預備的東西。所指的預備,不是換件帥氣的襯衫,而是記熟那間餐廳的資料。」評審員分享。
延伸閱讀:美食家的自白:認識米其林評審員的日常
“我們會去瞭解當地市集市場集中在哪一區、了解當地民生消費情況、舊區和新區的分布,這樣才可以知道當地人的口味和飲食文化,繼而挑選值得推薦的餐廳。”
米其林評審員一星期最少要到訪八間有可能納入指南內的餐廳,而他們每次出發前都要背熟該餐廳的主廚是誰及其風格、特色等等。「如果要到訪新城市的話,更要先到當地實地考察。」他說。那不就是逛街嗎?「當然不是。而是要看當地市集市場集中在哪一區、了解當地民生消費情況、舊區和新區的分布,這樣才可以知道當地人的口味和飲食文化,繼而挑選值得推薦的餐廳。」
廁所要美?擄獲評審員歡心的要素
評審員走進餐廳後,要做的除了仔細品嘗盤中美食,更要眼觀八方,同時觀察餐廳環境和員工態度等。「據說餐飲業有個傳聞,就是凡獲米其林星的餐廳都必須有個漂亮的廁所。」評審員笑說。
加上不能公開身份,所以評審員更要善用溝通技巧,與員工閒聊打聽餐廳「內幕」,以核對資料,一餐飯內要五官全開,使盡渾身解數。
但是,雖然配套會影響整體用餐體驗,但他也強調,優先考量的絕對還是食物的味道,和餐廳的方向是否清晰。
延伸閱讀:什麼是米其林星?
如何入行?美食觸角以外的必要條件
除了評審員的工作內容,很多人好奇的當然是如何入行。
「我們大部份同事都曾從事餐飲或飯店業,除了在認知層面上較相符,亦因為這些行業的工作時間也很長。不過我認識的評審員中,有人曾從事市場規劃,更有人曾是律師!」一位評審員分享。
對評審員來說,加班是家常便飯。「晚餐要吃到九點十點是平常事,最晚試過從傍晚六點多吃到晚上十一點半(疫情前)。不過工作時間雖然很長,但是可以到訪新餐廳、試新菜,對我而言是工作同時也是享受。」評審員說。
“工作時間雖然很長,但是可以到訪新餐廳、試新菜,對我而言是工作同時也是享受。”
成為評審員除了需要金舌頭、對飲食抱有熱誠,更要能夠應付孤單。「吃飯不止是食物,吃飯更是與人連結的契機,是和朋友建立感情的場合,這正是我喜歡吃飯的原因之一。」評審員說。
然而當吃飯成為了工作,再加上工作內容需要保密,評審員只能留待週末才可以相約朋友共享美食帶來的快樂。先前疫情和隔離措施的實施下,離家數個月出外工作也已成為評審員的新常態。
辛酸以外 成為評審員的意外收獲
然而,可以一路堅持下來,這份工作當然有其可愛之處。
大概因為工作和「吃」掛勾,大家心目中的米其林評審員是不是都長得胖胖的,而且都挺著大肚子?事實上並非如此!許多評審員們與「胖」絲毫扯不上關係,這原來也是工作帶來的好處。
「當你知道工作過後所剩下的卡路里配額沒有多少時,你就會更小心日常的飲食,不浪費配額!為了維持健康的胃口,更開始培養吃早餐和水果的習慣。」他說。而且評審員即使在工作時,都不是每餐也會飽得走不動,「現在太多照騙和打手了,當我們試新餐廳的時候發現食物不對勁,也是會選擇餓著離場!」他透露。
“現在太多照騙和打手了,當我們試新餐廳的時候發現食物不對勁,也是會選擇餓著離場!”
可以把興趣變成職業是很多人憧憬的事,但當夢想成真後,仍能享受到箇中趣味卻絕非易事,「我們則沒有這個問題,始終吃飯是必須,而且每個季節都各自有當季的食材,即使是同一間餐廳,每次再去也總會發掘到不同的東西。」評審員說。比起能與美食朝夕相對,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大概是成為米其林評審員最大的福利。
延伸閱讀:所有你想了解關於「米其林評審員」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