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60年代,日本才有川菜。在这之前,日本人不知道麻婆豆腐。”新加坡米其林二星餐馆四川饭店的行政总厨陈建太郎说。
陈建太郎的爷爷陈建民来自四川,1950年代由台湾、香港来到东京。旅游的一路上,陈建民也随身背着锅勺,钱用得七七八八了,便亮出锅勺炒菜挣钱。
陈建民在小餐馆献艺,好手艺深受好评,就连政客也闻香上门。 餐馆侍应小姐见状,建议陈建民自立门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川饭店于1958年在东京新桥田村町诞生。
陈建太郎说,爷爷最早把川菜引进日本,让日本人的舌尖感受到微辣、麻辣的刺激,因此爷爷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川菜始祖”。
至于那位建议陈建民开餐厅的侍应小姐——成了陈建太郎的奶奶。
陈建太郎的父亲陈建一,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家族生意,36岁那年参加富士电视台“料理铁人”烹饪节目,连续六年凭其精湛的中华料理技艺,赢得日本的肯定,摘下“中华料理铁人”荣誉。节目的播出,带旺四川饭店。 陈建一担任四川饭店集团厨师长时,还出版许多烹饪书籍,如《铁人陈建一的中华料理》、《铁人的中国健康料理》等,除了常办烹饪讲座,也上日本NHK及富士电视台最受欢迎的节目,传授料理知识及秘诀。
两代人的努力,让四川饭店成为日本最高人气的中华料理店。
(延伸阅读:看看米其林评审员如何评价四川饭店)
*用麻婆豆腐的香辣劲诱惑日本
麻婆豆腐是四川饭店的镇店之宝。这道招牌菜没有昂贵的食材,但在陈建民的手下翻身,朴实的豆腐尽显柔嫩滑溜的口感,同时表现出辣、麻、甜、咸,这一道菜征服了日本。
陈建太郎透露,料理中采用的食材多半来自四川,比如发酵起码三年的豆瓣酱、花椒、干辣椒粉,至于辣椒油、甜面酱都是他们特制的。只是,四川饭店的王牌还不只这一张。
*汤版担担面
四川饭店菜单上的担担面,分干、汤两种。
陈建太郎解释汤版担担面的由来:“我的奶奶是日本人,有一回她对爷爷说,日本人爱吃拉面,拉面有非常香浓的汤头,爷爷听了灵机一动,推出湿的担担面,担担面的主角是芝麻,汤版仍以芝麻酱为主角,另外加入白醋酱油等其他调味料制成。”
这湿漉漉的担担面,后来成了四川饭店的另一张招牌,确切来说——是王牌。
四川饭店第三代传人的陈建太郎从小闻担担面香长大,22岁大学毕业后走入厨房,从洗碗捧菜做起,目前掌管四川饭店十多家店铺,这包括去年在《米其林指南新加坡》获得米其林二星的海外分店。
*日本川菜
曾在2005年前往四川成都拜师学正宗川菜的陈建太郎说,四川饭店的川菜已在日本落地生根,因此口味与正宗川菜稍稍有别。
“虽然做法一样,食材相当,但口味不同。打个比方,我们做出来的麻辣,不那么麻辣,油也少一点。再加上食材不同,例如蔬菜、猪肉、牛肉,就连基本的水,也和日本当地不同,所以味道上,肯定不会和日本的一模一样。”
四川学厨带来的启发
2005年,陈建太郎到四川中餐馆工作了两年半,当时的所见所闻,对他造成很大的影响,经历的一切也给他带来启发。
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根“充满好奇心的陈建太郎说: “我当时的华语程度,仅限于‘你好’,‘再见’和‘我爱你’,那时我是厨房里唯一的日本人,常被欺负。后来休息时,我和大家一起打麻将玩篮球,关系慢慢变得融洽。”
也因为这一段,让他特别看重和厨房团队的默契,每次来新,都会抽出时间和厨房团队一块用餐,缩短和团队之间的距离。
他说:“和祖父、父亲一样,我喜欢的菜色,都带有点家的味道。我喜欢和团队一起享受一桌子的菜,联络感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经常光顾新加坡卡佩芝路一带的日本餐馆,位于史格士路的日本高级餐馆——葵匠,和米其林二星餐馆Restaurant Andre。
(延伸阅读:与大厨面对面)
陈建太郎现在几乎每年都到四川两次,不过现在是带着四川饭店的团队一起潜入四川寻味。
让四川饭店走出日本
他透露,20和21岁开始学厨时,就为自己设定目标。
“当初只想学基本技术,如刀工、了解我的四川之根,以及提高我的华语水平。不过在我27或28岁时,我开始向父亲学商业管理。到了我30岁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在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开设分店。”
回想四川饭店获得米其林二星荣誉,陈建太郎直呼: “简直难以置信!我希望能获得米其林一星评级;我一直认为我们是一星的水准。但米其林二星,就像是看到日本赢得世界杯——这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