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年前他初到香港,即是 2009 年《米芝蓮指南》首刊的前幾年,當時的香港基本上仍是一個被西式料理廚師視為中途站的城市,大家只逗留兩、三年的時間就會離開。當時到許多所謂的高檔餐廳用餐,即便付了高額費用,並不意味著你能享受非一般的餐飲體驗與服務招待,除非你是個身份特別的人物。
但當《米芝蓮指南》登陸後,餐廳開始更加關注他們的食品質量,特別是那些並未入選指南的餐館,會重新檢視他們的運作方式。 Ekkebus 表示:「《米芝蓮指南》的出現,提高了整個領域的美食水平,餐廳開始重視食物高質量的一致性,它也為這座城市在國際間帶來了很多讚譽。在過去人們將香港視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美食城市,特別是其粵菜料理,實際上它還涵蓋了其他國家的菜肴。」
Amber 在 2009 年米芝蓮指南中,獲得了令人夢寐以求的二星評級,自那時候開始,每年都成功守住星級榮譽。Ekkebus 將這項成就歸功於團隊在食物質量保持一致性,並提供高水準的服務。但他對於單純地保持食物一致性的管理,其實並不感興趣。
Ekkebus 表示: 「打從一開始,我們就非常清楚,要走與衆不同的路。我們不想成為一般尋常的酒店餐廳。」與遵循傳統的法式高級餐館 Petrus、Caprice 和 Gaddi 等相比,Amber 所呈現的料理充滿前瞻性的精神與創意,但最初在這座城市被許多人誤解,甚至受到許多批評。
當時人們對「現代歐洲料理」毫無概念,上門的客人對於西式料理餐單上出現諸如石斑魚這樣的當地食材也感到摸不著頭腦。
從不安於現狀,堅持不懈做得更好,他和團隊力求在每一次新的轉變更上一層樓。即便是現在 Amber 的賞味餐單,Ekkebus 也選擇了再次革新,為他的經典料理賦予新的詮釋手法。「通過多年的經驗,我變得更靈活聰明,找到了改善每道菜的方法。這也是我心中完美主義的體現。」
在香港生活工作了 12 年,Ekkebus 的味蕾喜好也發生了變化,他的烹飪風格很自然地也隨之産生變化。初到香港時,他被顧客的各種反饋所衝擊,「太鹹、太甜、太酸,所有都一定是『太』。對這個情況,我可以簡單地說,這就是法國料理的口味了事,又或者我可以尋找大家産生如此看法的真正原因。」
他說:「從來沒有人教導我關於鮮味這回事,但我認為這在烹飪中是最重要的元素。如今在我的食物中,鮮味要比以前更為明顯。」
Ekkebus 以富含鮮味而較少調味的紫菜,代替了許多傳統的法國調味料,而他的甜品大多都帶著些許鹹味以平衡甜味。
12 年的成功經驗為他贏得了名聲威望,Ekkebus 更為謹慎地思考 Amber 未來 12 年的發展方向。「我認為如果想讓 Amber 發展,持續 12 年來的前瞻性精神,那我們就必須做出非常重要的改變。」
因此在 2018 年夏天,Amber 將進行為期四個月、耗資 8 千萬港元的整修工程,未來將簡化員工工作流程,為客人帶來更多體驗式的餐飲服務。一條專為服務人員而設的走廊,將與餐廳並行建設,前台的團隊將可提高服務效率,並減少對客人的干擾。他們也會安裝電子通行證,更好地控制服務的速度。
Ekkebus 也計劃取消單點菜單,這將讓他能更專注於料理的故事內容,以及革新賞味套餐的工作上。客人也能與廚師們有更多互動,廚師可在客人面前示範在板上切肉的過程,或完成醬汁時邊介紹菜肴。
Ekkebus 表示:「這將會是我們的另一個進化,而我堅信 Amber 最好的年代就在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