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新加坡的暖心美食,尤其是在凉凉的阴雨天,最好能有一碗热腾腾的鱼汤疗愈心灵。加奶或不加,搭配白饭或面条,美味汤头是爱心结晶,见证了美味要用时间来熬煮。把现炸的鱼片蘸在鱼汤里,让酥香外层在热汤里软化,柔软与爽脆交织,带来更大的满足感。
由第二代小贩经营
看到年轻一代接手小贩生意令人鼓舞,尤其是在小贩文化江河日下的年代。近来随着新加坡小贩文化在 2020 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小贩获得肯定,有望扭转逆境。
竣源鱼之家由黄炳竣(28岁)和黄蔓银(30岁)两姐弟经营。两人连同父母于 2014 年在旧机场路开业,2018 年在白沙开第二档,威士马广场的第三家分店最近因为疫情而结业。
黄炳竣说:“竣源鱼之家的‘竣’来自我的名字,而‘源’有饮水思源的意思。我们想让店名提醒我们自己的根源与起点。”
关于这点,姐姐黄蔓银笑称:“所以压力在他身上,因为是他的名字。”
重现传统家庭风味
黄炳竣服完兵役后,决定当一名厨师。获得《新加坡米其林指南 2021》必比登推介的人气鱼汤,原本只是黄家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他说:“食谱来自我们的祖父母。实际上,是母亲和我想要开档做生意。当时是 2014 年,我 22 岁。我们以家传食谱为基础,加入 X.O 白兰地和菠菜做出不同版本,迎合年轻市场。”
黄蔓银说:“从事这一行很艰苦。必须很勇敢,需要很大的热忱。不像现在,刚创业时没有获得很多的鼓励,社交媒体还不盛行,我们必须想办法自我推销。年轻人选择当小贩的很少见,因为第二代都想走自己的道路,不过现在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人,感觉比较安慰。我也对此更加乐观。”
从企业白领到小贩生涯
加入母亲和弟弟的行列之前,黄蔓银在企业界工作多年,包括媒体与金融业。她说:“小贩生涯很耗体力,也很忙碌。任职于企业界,压力是在精神层面,但这些经验给了我很多知识,让自己做生意时能够建立起系统和结构,也掌握了市场行销技巧。看到弟弟和妈妈付出那么多的辛劳,我决定大胆加入。就这样辞掉了工作,与他们并肩作战。”
与家人一起创业并不轻松,但黄家运气很好,每一位成员就像同一幅拼图里的拼块,拼出一副完整的画面,彼此契合。黄蔓银说:“我觉得我们的技能都是相辅相成的,我负责市场与营运;弟弟当然就负责食物。妈妈负责品质管理,她很擅长找到最好的食材与供应商。爸爸比较全面,他设计整个空间,充分利用以达到最高效益。我觉得这些技能是通过时间和经验慢慢发展出来的。我们不想对不起大家,所以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角色做到最好。”
刻苦耐劳,全心全意
黄炳竣说:“父母教会我们的一件事是善良。尤其是在疫情后的新常态,大家都必须适应打包文化。在我们的旧机场路摊位,我们必须协助邻近摊位的老人家,他们对科技不大熟悉,需要协助他们进驻送餐平台。大家都在努力维持生计的时候,我们不能自私。”
他们提起,有一位开朗的常客 Ah Guai,经常光顾旧机场路的摊位,为家人买鱼汤。不过,疫情爆发后他就不再上门,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又看到 Ah Guai 上门,但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姐弟俩表示关心,Ah Guai 透露,自己被公司裁退了,还需养家活口。黄家姐弟很快聘请了他,担任他们的送货员,及时伸出援手。
黄蔓银说:“大家开始为 Ah Guai 捐款,我们也为有需要的人准备汤品、鸡蛋和米饭。我认为在艰难时期,有能力的话,互相帮忙很重要。现在 Ah Guai 有了稳定的工作,我们也为他开心。”黄炳竣补充:“我们遗传了妈妈的这一点,她是最慷慨善良的。”
不过,两人也必须接受,永远都有一些唱反调的人。对于他们的热心公益,被指为借助慈善来自我宣传。黄蔓银说:“这么说是很荒谬的,因为我们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情。目前的情况,真的需要互相帮忙。”
在竣源鱼之家吃什么
黄蔓银说:“第一次上门的话,当然要尝尝我们的招牌药材海鲜汤。汤头以猪肉、海鲜、当归、玉竹熬煮,有助排毒祛湿。想尝点不一样的,可以试试我们的 XO 炸巴当鱼汤。我们的辣椒蘸酱也是自制的,以豆瓣酱为基础。”
她说:“得知摊位列入《新加坡米其林指南 2021》必比登推介时,我很为自己的团队感到自豪。我们投入七年的心血,最重要的是坚持与刻苦。”
“当一切都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很容易会想要放弃,但就是要不断地走下去,互相鼓励,继续前进。为员工设身处地也很重要,永远保持开放性的沟通也是必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