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愛粥,你不會不知道
妹記生滾粥品。這個於 1979 年由麥妹(妹姐)創立的粥店,最初是位於黑布街的大排檔,1991年才遷至現址旺角花園街街市熟食中心,現由妹姐兒子蔡指邦及孫兒蔡覺東經營。現場沒冷氣、沒裝潢,雖然如此,就算夏天,妹記仍不乏捧場客,為的就是一碗只此一家、充滿鑊氣的生滾粥。
生滾的美味
生滾粥是廣東粥的代表,在順德最為流行。順德是魚米之鄉,當地做生滾粥,順理成章把當地鮮美的魚來煮粥。妹姐是順德人,店子的粥,自然亦以魚入饌。所有粥品即叫即做,有客人下單時,在銅煲中加入新鮮材料,先爆香,再與加入魚湯烹煮的粥底混合,一滾馬上倒進碗上桌,在妹記吃生滾粥,吃的就是那陣鑊氣。這裡最有名的就是魚片魚腩粥,其他叫人津津樂道的粥品,包括及第粥、肉丸粥、豬膶粥,也同樣以魚湯粥為底。
一碗鮮美有鑊氣的魚腩粥,令很多老饕專程來吃。(圖:Rex Chapman)
為粥早起
但吃生滾粥要趁早,越早材料越新鮮,也就越美味。他們每天早上七點開店,下午三點左右就關門。
早上六時半,第三代當家蔡覺東(阿東)就利用開店前半小時到樓下的魚檔取魚。由於粥店位於花園街街市,樓下就是魚攤,近水樓台先得「魚」,第一批最新鮮的鯇魚一定會留給妹記,與魚檔合作幾十年,老闆也非常清楚妹記要的是大約六斤重的鯇魚,因為這重量大小的鯇魚,泥味最少。
爸爸蔡指邦負責備料,刀功一流,切魚腩非常準繩。(圖:Rex Chapman)
阿東拿到魚之後,就會由爸爸接捧。切魚片、斬魚腩,三兩下功夫就將魚肉切好。不要小看切魚備料的工夫,「切之前一定要磨刀!」這是蔡爸爸幾十年來的堅持,只要刀鋒不夠利,切出來的魚片、魚腩,口感就會參差,特別是魚片,要切斷魚骨,刀鋒必須要利,不然魚骨不斷,魚片切口就不滑。切魚腩也有技巧,由於一塊魚腩兩頭厚薄不一,所以厚的一邊必須再於中間切一刀,呈「Y」字型,稱為「開花」,這樣一來就會受熱均勻,不會一邊過熟,另一邊沒熟了。
以銅煲爆香魚腩時竄起的雄雄烈焰,是妹記的招牌絕活。(圖:Rex Chapman)
火蛇四起的煮粥絕技
妹姐去世後,在爐邊煮粥的任務,就由她當年的拍檔張松波(良叔)擔當了。良叔已屆退休之齡,但動作還是俐落有力。爐灶有兩個,兩個銅煲同時出動,一個武火,一個文火,先武後文,兩手相接,雙煲如風車般轉動,幾十年的功力,簡直像一場表演。
煮魚腩粥的場景最值得一看:先將魚腩用油爆香,沾一點生油,火蛇四起,只一兩秒鐘時間,就倒進粥裏,只是看,都覺得美味。良叔說:「生滾粥一定要用銅煲,因為傳熱快,受熱均勻,材料不會過熟,能保持嫩滑口感。」
談起妹記的創辦人,良叔畢恭畢敬地說:「在妹姐面前,我不是良叔,是良仔。她是女人中的男人,非常堅強,今天妹記的傳統都是她一手創立的。」
為粥熬夜
到了夜晚,妹記依然燈火通明。大約每晚十一點左右,阿東就會回到粥店,開始準備明天的粥底和材料。
他說,以前要將新米和舊米混合使用,叫做「溝米」,因為新米多膠質,舊米夠咬口,混合使用可以兩者優點兼備,但近年米行懂溝米的人幾乎沒有了,所以轉用越南絲苗米,有同樣的效果。
越南絲苗米以皮蛋和生油醃一小時,令米粒容易開花。(圖:Rex Chapman)
第一步並非煮粥,而是醃米。在米中加入皮蛋和生油,皮蛋的鹼性物能令米粒容易開花,大約醃一小時。醃米的同時,會熬魚湯,用薑、魚骨、魚肉和陳皮同熬三小時。另一邊待水大滾,就可以放下醃好的米,再倒進奶白色的魚湯。四小時之後就能煮出美味的粥底。妹記還有獨門秘方,就是在最後半小時,加入腐皮水,能令粥更香更綿稠。
妹記傳承三代,令一碗粥充滿故事,回味無窮。左起:張松波、蔡指邦、蔡覺東(圖:Rex Chapman)
妹記三代人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用心經營粥店,他們出品的一碗好粥從來不乏擁躉。近日,妹記更首次衝出香港,在新加坡開
pop up店,為期半年,之後會於當地覓址開店,把大獲好評的生滾粥,帶給更多食客品嘗。
作者
馮家聲
口部勞動者,以吃為業。每天最期待的事情:餓了;人生最無奈的事情:我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