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也訪問過古月的兩位創辦人,當年店主馮禮浩就因為一吃愛上辣椒板麵而將其帶到香港,得到不少街坊食客及傳媒權威的支持與認定,讓當年兩位新手店主毋懼飲食業的艱辛,繼續將喜愛的星馬菜在港落地生根。
兩位店主以往每年都會到馬來西亞當地取經,將試到好吃的當地菜帶回香港,開業初期本只想像星馬的小店一樣只集中售賣數款食物,但基於香港食客不同的習慣,售賣的菜式增加了,又因應香港人對星馬兩地肉骨茶的分別也不清楚,索性兩款都售賣及告訴食客當中分別,讓喜歡吃帶藥膳味的朋友選擇馬來西亞式的,又或可以選吃香港較少有做的胡椒味重的新加坡式黑白胡椒肉骨茶。現時售賣的主食約廿款,偶爾會換上新菜式,讓食客有更多的選擇。
延伸閱讀:馬來西亞《米芝蓮指南》首度面世
要創出新菜式,以前可以飛到星馬試吃尋找靈感,疫情期間不能外遊,幸好互聯網的發達,可以不停在網上查看美食影片、食譜影片等等,店主馮禮浩又會翻出以前出遊試食寫得的資料,再慢慢試做出適合古月的新菜式,創作新菜不是這幾年的最大困境,社會動盪與疫情的風浪,都令兩位店主不時萌生關店的念頭。當中疫情的影響當然也很深,另一位店主余美華向我們說:「最嚴重的時期,晚上真的可以零生意,又疫情早期的疫情群組爆發的其中一個地點就在我們隔壁的大廈,當時連街坊鄰里都驚到唔出街,區外食客更加不敢來吃飯,好彩業主很幫忙又遇著很好的同事們,齊齊捱過這個難關,正正是遇著不同的好人好事,也讓我們決定繼續走下去,在還有能力時,做好當下。」
雖然聽著兩位店主好像沒甚麼計劃,但做好古月的菜式一直是他們所堅持的,正正由於疫情下生意淡薄,時間好像也變多了,兩位店長便不斷鑽研菜式,剛巧在訪問前,古月換了新菜單,當中有些菜式名字很有趣,例如「頸青豬飯」、「古滑雞飯」及「素味眸麵」等等,用上廣東話諧音改菜名,令筆者一讀也忍不著笑了出來,余美華說到︰「我們就是想大家開心笑一笑,這幾年的困境難過,希望大家吃飯吃得開心點。」「頸青豬飯」廣東話讀作「驚青」豬飯,是店主們為疫情下,大家連出街食飯也變得「驚青」,不但反映了現今狀況,同時亦有著另一層意義,此菜用上豬面青肉,又叫豬頸肉,因而得名,此菜式配上娘惹咖喱,甜辣香口。
左一為店主馮禮浩,左二為店主余美華,另外兩位店員是兩位店主視為缺一不可的好同事。(攝影:潘小熊)
而「素味眸麵」是古月全新試作的素菜,正因為增加了這項素食選擇,準備功夫更多了,馮店主謂:「我們的菜式都不下味精,全部都要靠熬好不同的湯底再調整,我們店雖不大,但每日也要熬煮7款不同的湯,其實工作量實在很大,加上我們本身沒有做餐飲的經驗,走了不少冤枉路,在疫情期間,我們遇到一位很有經驗的廚師,替我們改進了出餐的流程等等,又是一個令我們繼續經營下去的原因。」「素味眸麵」是古月少數沒有星馬味的菜式,湯底帶少許麻香,素湯輕爽清香,據說不少非素食者吃過都回頭再吃。
疫情期間,食店被逼以外賣為生,古月當然也逃不過,但亦有所堅持:「我們的招牌辣椒板麵無論任何情況也只限堂食,就算當日被逼停晚巿也一樣,因為這道菜需要即時將豬油撈好同吃,外賣回家豬油涼了撈不到麵,而且味道也會不同。因此今次改餐牌,增加了一道辣的撈麵 – 馬來五香肉碎鴨撈麵,方便大家可外賣回家吃。」主要負責設計菜式的店主馮禮洗答到。原來這款麵原本是以往店主們的自家福食,是後來給客人發現並要求嘗試,便成為了今日的產品,用上的參巴醬都是店自家調製,是外間吃不到的滋味。另外,一道將新加坡的胡椒蟹變奏而成的 Ikan Goreng 炸魚飯,也是疫情間新創作,一般炒胡椒蟹的較乾身,而店主就將胡椒蟹的高味做成醬汁,再配上炸脆的原條魚及白飯,比起吃蟹方便,卻又有吃胡椒蟹的味道。
香港逐漸有望復常,問到兩位店長是否期待遊客再臨,余美華告訴我們:「以往真的不少遊客看了指南來試吃,我們試過和遊客聊天,告訴他們香港還有甚麼值得去試去吃的店,卻仍有遊客來香港短短玩幾天,還是會選擇再來幫襯,就是有這些暖心的食客,我們才堅持下去,希望一步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