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材食料 2 分鐘 2022年10月11日

米芝蓮升級煲仔飯:脆薄飯焦背後的新思維

秋風起,最令香港人想念的,是炭爐上的煲仔飯香氣。

「那個時候,『煲仔飯』都用炭火燒的,米飯在『煲仔』內翻滾、冒煙,很香很好吃……」這天,在香港堅尼地城,「嚐囍煲仔小菜」店主林榮康(康哥)帶我們回到三十多年前,西環煲仔飯名店「坤記煲仔小菜」廚房內的童年回憶。那年,他在讀小學。

「飯菜一體」的煲仔飯,是廣東獨有的美食。「煲仔」即是「瓦煲」,是把生米煮成熟飯的器皿。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流行起來,與腸粉、生滾粥一同被喻為廣東三大民間美食。從前為了吸引客人,店家都把炭爐移至街頭,廚師同時看顧、舞動一排十數個熱瓦煲,上演一場色、香、味俱備的飲食表演。

澆在煲仔飯上的秘製豉油,都是經康哥親自調製,特意加入臘味皮浸製。圖為白鱔煲仔飯。
澆在煲仔飯上的秘製豉油,都是經康哥親自調製,特意加入臘味皮浸製。圖為白鱔煲仔飯。

而當時西環的秋冬亦很熱鬧,小菜館外空地,傍晚六時一到,街坊攜老扶幼圍桌而坐,開幾支啤酒、點幾道小菜、煲仔飯,「小菜有蘭度炒臘肉,煲仔飯有臘腸、白鱔,甚至是油鴨、田雞……整個社區氣氛很歡樂。」康哥的記憶及陳述非常鮮活。當時他家就在「坤記」樓上,挾着好奇心,經常跑到店子跟師傅搭訕,激活了愛下廚的基因。誘人炭香伴隨人情味的暖意,讓他一直記到今天。

臘味飯,用的臘腸、膶腸都是家族「林橋記」嚴選的貨色,吃得出跟坊間的不同。
臘味飯,用的臘腸、膶腸都是家族「林橋記」嚴選的貨色,吃得出跟坊間的不同。
飯焦是讓香港人對煲仔飯入迷的一大原因。要做得金黃脆薄,考的是對火喉及米飯乾濕度的掌控。
飯焦是讓香港人對煲仔飯入迷的一大原因。要做得金黃脆薄,考的是對火喉及米飯乾濕度的掌控。

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香港政府近年收緊炭牌的安全規定,如此地道的煲仔飯風貌現在已很少見,「嚐囍煲仔小菜」亦曾因此面臨結業危機。「很記得是八年前的農曆新年前夕,我收到食環署的檢控。」那時康哥惆悵不已,晚上到九龍做桑拿放鬆,無意瞥見店家用火山石加熱燒水,霎那間想到了解決的方案——以火山石代替炭,順利跨過這道坎。

延伸閱讀:廣東糕酥:米芝蓮中菜廳主廚復刻兒時回憶與甜滋味

康哥現時用日本火石山爐做煲仔飯。
康哥現時用日本火石山爐做煲仔飯。
不一定用絲苗米才叫好。康哥反而認為用茉莉香米更合適。
不一定用絲苗米才叫好。康哥反而認為用茉莉香米更合適。
白米放在陶土鍋中,先加水煮滾、略拌,瀝乾後,才鋪上各種餸料。
白米放在陶土鍋中,先加水煮滾、略拌,瀝乾後,才鋪上各種餸料。

不墨守成規、勇於研發開創,是康哥的事業格言。如何把煲仔飯做得好吃,雖然業界早有一套黃金定律,但他認為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推敲,就像煮飯的器具。他認為陶土鍋比傳統用的砂鍋更耐用,做出來的飯焦更是金黃脆薄,可以用湯匙輕易剷起;吃煲仔飯不一定配鑊氣小炒,換成蒸籠點心亦可作一頓輕鬆的午餐,「『秋風起吃煲仔飯』可不是一成不變的說法!」他認為,廚師可以透過調整火喉、手法,夏天時飯焦燒薄一點,冬天則厚一點,然後配搭不同油香、肉感的餸料,那麼客人吃煲仔飯時就更感受到粵菜所強調的「季節感」。


康哥認為,煲仔飯的可塑性很高,例如做成潮式魚翅撈飯,不一定在飯面鋪餸料。
康哥認為,煲仔飯的可塑性很高,例如做成潮式魚翅撈飯,不一定在飯面鋪餸料。
店內兼做點心,如蝦餃、春卷、菜肉包等。
店內兼做點心,如蝦餃、春卷、菜肉包等。

把煲仔飯做成午餐,意味着店家必須把烹調時間掌控得當,不能讓客人等太久。現時,康哥請人訂製的日本火山石爐,能夠用二十分鐘做好一份飯,「最高峰時一晚曾做三百多鍋!」康哥做事親力親為,不但選材認真——如米飯用泰國「金駱駝」茉莉香米、臘味鹹魚用家族經營的海味店「林橋記」,白鱔則用鄰近士美菲路街市德記的「細眼鱔」,平日亦經常走進熱廚房做飯。這天,他就忙着處理午市堂食訂單,同一時間做十多份;不消一分鐘,汗水已從他的鼻尖、額角順落,但他依然非常專注,一眼關七的,越做越起勁。

康哥(圖)認為,做煲仔飯時必須專注,照顧每個煲仔的生熟程度。
康哥(圖)認為,做煲仔飯時必須專注,照顧每個煲仔的生熟程度。
借湯匙感受沿邊米粒的軟硬度,藉此判斷飯是否煮好。
借湯匙感受沿邊米粒的軟硬度,藉此判斷飯是否煮好。

煲仔飯是容易令人快樂的美食,「就只有它,將米的香氣、餸料的油香很好地融合,而且豐儉由人,所花不多亦可在寒冬中找到滿足感。」康哥如此形容「煲仔飯」於他心目中的模樣——就算經歷過拆夥、疫情打擊,它依然不變。在疫情漸見曙光的今天,他希望借煲仔飯與世界連結,「好比漢堡包,它也可以容納不同國家的食材及文化,讓不同國籍的客人,吃來喚起點點鄉愁。」


本文照片由孔牧拍攝。

真材食料

繼續閱讀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选择您的入住日期
USD的價格,1晚,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