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厨艺 2 分钟 2018年10月19日

消失中的技艺:杂锦豆小贩

曾经是电影院和市场外常见的小吃,这种本地小吃文化,正逐渐消逝。

实利基(Selegie)路建安大厦(peace centre)的入口,是新加坡復古零食文化的最后堡垒。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辆不起眼的手推车兜售各种各样的杂锦豆(kachang puteh,“kachang”指的是坚果,“puteh”或“putih”是马来语里"白色"的意思)依然是繁华街道上常見的景象。 

这个金属手推车上鲜红色瓶盖的罐子里,装有20种坚果、豆类和咸饼干。流行的小吃包括腰果、炸木薯条、糖衣花生,虾棒和曲饼(murukku)等。对于喜欢吃热食的人,这里还提供以电蒸锅加热过的微咸煮花生和鹰嘴豆。顾客可以任意挑选,把零食装满纸筒(两样零食从1元新币起)。

经营这个摊位的是Amirthaalangaram Moorthy,他是第三代杂锦豆卖家,2004年,他从家乡泰米尔纳德邦来到这里,并继续经营家族生意。这位51岁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来自印度南部的村庄,那儿种植了大量坚果,他的家庭,也与杂锦豆有著很长久的渊源。

Moorthy的杂锦豆摊位出售20多种坚果、豆类和咸饼干。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数码网)
Moorthy的杂锦豆摊位出售20多种坚果、豆类和咸饼干。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数码网)

他的祖父移民新加坡后,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在后港的甘榜周围兜售小吃。他的父亲接手生意,并在经常放映许多泰米尔电影的马里士他豪华戏院(Hoover Theatre)做生意,许多观众都对他很熟悉。1996年,剧院被拆除,一年后,摊位搬到建安大厦。

Moorthy说,由于现在爆米花和薯片等零食更受欢迎,来光顾摊位的人越来越少。他耸耸肩叹了口气:“以前,在义顺和宏茂桥等地区的电影院外面有很多杂锦豆卖家。在豪华戏院外面也有很多。现在,都没有了。”

为什么杂锦豆行业逐渐消逝?他说:“通常父亲会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儿子,但大多数人不想继续这个生意,因为很辛苦也很困难。”

Moorthy为杂锦豆调味。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数码网)
Moorthy为杂锦豆调味。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数码网)

他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工时很长。周一至周六上午11点到晚上8点开业前要早起准备好各种小吃。他说,最忙碌的时段是在晚上,附近工作的上班族想吃些可以边走边吃的食物。

在周日的休息日,Moorthy要花四个小时准备和调味,他从批发商处购买零食和坚果,家人们则辛苦地将花生皮去除、炒坚果,并加入如沙爹酱、糖和盐扮匀。

虽然生意下滑,但Moorthy表示他的生意“还可维持”。每天会有约300名顾客光顾,其中包括中年新加坡人,他们从小吃这个小吃长大,是主要顾客群。有时候,好奇的游客和千禧一代会掏出手机拍摄这个怀旧的景象。他每周能卖7公斤水煮花生和鹰嘴豆。 

“我更喜欢待在街头,这是杂锦豆该在的地方” - Amirthaalangaram Moorthy”
Moorthy是来自泰米尔纳德邦的第三代杂锦豆卖家。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数码网)
Moorthy是来自泰米尔纳德邦的第三代杂锦豆卖家。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数码网)

Moorthy补充说,他的收入几乎不足以支付租金。这个以黄线划定的小方框,不过五步宽,却要600新币。除了租金,他还必须面对原料成本上涨的挑战,原料成本近期翻了一倍。

尽管有这些挑战,他还是希望尽可能长久地经营杂锦豆摊位。 他咧嘴笑着说:“我喜欢卖杂锦豆,因为我想延续父亲开创的事业。”当问到他是否希望有一天能搬进商店中,他摇摇头说道:“租金已经很高了。 我更喜欢待在街头,这是杂锦豆该在的地方。”

一些Moorthy杂锦豆摊位的有趣食物:
1. 面粉花生(油炸面粉裹着花生)
2. 沙爹蚕豆
3. 炸甜番薯条 


原文由Kenneth Goh撰写,并由陈淋翻译,原文请见这里

精湛厨艺

继续阅读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