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尋真 3 分鐘 2018年7月24日

重新認識飲管

飲管,不起眼,郤原來已有 7,000 年歷史。由寶石飲管、植物莖部飲管、塑膠飲管,至今日的竹飲管、玻璃吸管、粟米飲管,這小東西與人類飲食文化一同發展,當中的演變,值得我們好好認識。

飲管的出現,最早可追溯 7,000 年前,蘇美爾古墓壁畫中顯示當時的貴族會用長條形物體吸飲啤酒,後來更在古墓中發現金屬和寶石打造的啜飲器,歷史學家相信這是最早出現的飲管。中國古時亦有飲管,公元 300 至 500 年的北魏時期,記載了一種「鑪酒」,古人會用植物莖部製成的管子啜飲。

直至十六世紀,飲管才打破只用來喝酒的命運,主要因為南美洲興起喝瑪黛茶。這種茶有很多葉碎及枝桿,當地人以金屬如銀、銅等製成管子,再於末端加過濾器,隔走渣滓,稱為 Bombilla,到今天仍然使用這名稱。

Bombilla(資料圖片)
Bombilla(資料圖片)

紙飲管的出現

至於今天可大量生產的現代飲管,大約於 1800 年代興起,中間經歷數次演化。

最早是黑麥飲管(Rye Straw),工人將黑麥漂白、切割,留下較粗的關節,再洗滌、綑紮,作飲管出售。可是黑麥飲管易碎,更會產生渣滓,影響飲品味道及口感,沒多久就被美國人史東(Marvin Stone)發明的紙飲管取代。

史東出身工業世家,專門製造圓柱體產品如煙捲、筆筒等。因為使用黑麥飲管的不愉快經驗,就以紙包捲着鉛筆,再以膠水固定,褪出鉛筆,製成紙飲管。後來更把這發明註冊版權,大量生產,風靡美國,高峰期每天生產超 200 萬支飲管。

塑膠飲管普及

紙飲管一直流行,直至 1960 年代塑膠飲管興起才慢慢被淘汰。塑膠飲管不會影響飲品味道,不會有紙屑溶解於飲料中的問題,更可大量生產,製作成本低廉,即用即棄,令飲管變成一種大眾化商品。

塑膠飲管的普及,亦是人類飲食習慣改變的一種結果,隨着雪櫃的普及,凍飲變成一種時尚,製作亦比以往容易,用飲管吸啜凍飲不單方便,更可提升味道——用飲管喝東西,液體逗留口腔的時間較長,感受冰冷感覺的時間亦比用咀巴喝持久,更有冰涼透心的滿足感。

shutterstock_1010821330.jpg

海灘常見垃圾之一

不過普及了大半世紀後,塑膠飲管的問題陸續浮現。根據美國環保組織估計,美國人每日用去近 5 億支塑膠飲管,大量即用即棄的塑膠飲管開始引發環境問題,加州海岸委員會指,於 1988 至 2016 年期間,飲管成為海灘排名第六常見垃圾,這些飲管不能生物分解,沒入海洋或埋於堆填區,對大自然造成很大危害。

去年在美國海岸就發現一隻海龜,鼻子遭一支塑膠飲管阻塞,愛護動物人士為牠拔出時,海龜痛苦流血,不斷掙扎,並發出微弱叫聲。短片於網上瘋傳,令許多醒覺一支塑膠飲管有如此大的禍害。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環保組織 The Last Plastic Straw 呼籲民眾減用塑膠飲管,加州的柏克萊市政府更討論過禁止使用塑膠飲管的議題。

無飲管運動

塑膠飲管的危害在飲食界亦激起很大回響,近年愈來愈多的餐廳或大型餐飲集團響應無飲管運動(No Straw Campaign)。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年就發起了這項運動,獲得大家樂、太興、肯德基、吉野家等多間餐飲集團支持,透過「無飲管伙伴」、「無飲管八號」及「無飲管星期五」等,餐廳不會主動提供飲管給客人,鼓勵食客減用塑膠飲管。

竹飲管(資料圖片)
竹飲管(資料圖片)

環保新飲管

外國部分飲食用品企業則嘗試用新物料製作飲管,例如 Brush With Bamboo 生產的竹飲管,美國 Strawesome 公司生產的玻璃吸管,還有人從粟米提煉一種叫 Ingeo 的生物聚合物,用來製作飲管。

Bucket 設計的不鏽鋼飲管(圖片來源:Bucket 網頁)
Bucket 設計的不鏽鋼飲管(圖片來源:Bucket 網頁)
不鏽鋼飲管登場

香港也有人仿效,去年 6 月兩位香港八十後就創辦了一間叫 Bucket 的公司,專門生產自家設計的不鏽鋼飲管,於多間小型雜貨家品店如「石硤尾黑地」、「野玩田店」等有售。飲管使用日本標準精鋼製作,堅硬、抗酸、抗菌,更提供特製洗飲管器給客戶餐廳,獲得十多間餐廳支持,包括 Cafe R & C Artisan Garden Cafe First Step Coffee 等。

Cafe R & C 的負責人何煒謙(Hymas)表示,他們的食客以年輕人為主,大部分都有環保意識,不介意用循環再用的不鏽鋼飲管,為了支持了 Bucket 對環保熱誠,餐廳大部分飲品都使用不鏽鋼飲管。

Plumcot 使用的紙飲管(攝影:陳佳男)
Plumcot 使用的紙飲管(攝影:陳佳男)

紙飲管回歸

除了不鏽鋼飲管,部分餐廳則反璞歸真,選用紙飲管。這項運動由美國有線電視網絡(CNN )創辦人Ted Turner 和他的生意伙伴 George McKerrow 發起,希望令紙飲管熱潮回歸。

為了推廣人們使用紙飲管,兩人幾經轉折,找到一家已停產的紙飲管工廠,並承諾高價購買其產品,令他們重新投入生產。其後更於兩人名下的扒房 Ted’s Montana Grill ,全面採用紙飲管,希望做好榜樣,令更多餐廳加入他們的行列,為環保出一分力。

香港亦有餐廳受他們影響,大坑的 Plumcot 烘培店是其中一間,出售的飲品如檸檬水,只會供應紙飲管。另外,香港海景嘉福洲際酒店旗下的意大利餐廳 Theo Mistral By Theo Randall,亦已經全面使用紙飲管,酒店方面表示,紙飲管接觸液體後會有軟化的問題,所以引入時測試了多間供應商的產品,目前使用的紙飲管抗軟化力高,接觸液體後可維持大約個多小時的堅硬度,雖然紙製飲管的成本比塑膠飲管高,又不耐用,對環境的破壞卻比塑膠吸管少,經過若干時間會自然生物分解,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值得支持。

美味尋真

繼續閱讀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