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新年,就会看到奶奶和妈妈们开始张罗人手、准备做手工糕点。小孩子对过年是什么时候没什么概念。但一看到大家要一起做糕点,就知道新年来了。“ 邓雪华会心一笑地娓娓道来。
今年52岁的邓雪华,五年前看到了本地手工食品的商机,毅然投入了60万新元,创办了“
老字号手信“,开始为不同商家提供手工打造的糕点。但真正推动他创业的动机,是要寻找小时候手工糕点的那份人情味。
邓老板透露本地的新年糕点虽然玲琅满目,却都好像少了点小时候的味道。“虽然制作手工糕点比机械化出产的成本贵出两三倍,但手工食品的口感始终比机械化来得有温度、糕点会比较松化、好吃。”
为了要制作出正宗的手工新年糕点,邓雪华通过朋友引荐,认识了39岁的卢朋举糕点师傅。卢师傅来自广州,16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手工糕点。五年前来新,加入“老字号手信“的团队,就开始研发适合本地人口味的糕点。卢师傅指出“新加坡人注重健康,不喜欢太甜,所以我们厂所出产的糕点糖的比例分量都得减少。”
除了材料配方得调整,要制作出好吃的手工食品最重要的就是糕点师傅制作的功力。“手工糕点的口感,取决于师傅制作时的手势和力度。拿凤梨酥为例,如果包凤梨馅的手势不当、力度拿捏不好,凤梨酥很容易就裂开,馅就会露出来,卖相会受到影响。”
老板邓雪华(左)和糕点师傅卢朋举(右)都会亲力亲为挑选新鲜凤梨
手工制作的凤梨酥费工又费时。首先师傅们得先选择新鲜的凤梨,刨丝、沥干。之后得分批用大锅炒40分钟,每批次生产约20公斤的凤梨丝馅料。凤梨丝炒干后,得放进冰箱冷却3个小时才能拿出来制作凤梨酥。
每逢佳节,手工打造的凤梨酥的需求就会倍增。以每天6个人手计算,每天能生产约1万颗凤梨酥。整个新年的供应量达10万至15万颗。
邓老板说:“靠近新年时,为了要应付需求我们都得增派人手至20多人,全天24小时赶工。全靠人手来制作糕点的挑战是要怎么让所有的糕点大小一致,维持品质。毕竟手工制作没法像机器来得这么精准。所以很考验每位师傅的功夫。”
邓雪华和卢师傅异口同声表示手工糕点经济效应不高,要继续传承手艺,讲求的是一份坚持、那份对糕点制作的热诚。“单单做手工蛋卷就得站在那里10至15个小时,翻炒和制作100公斤的蜜糖核桃就得花上12个小时。每样手工制作的糕点背后都是师傅们的汗水和苦心。希望顾客在品尝时也能体会那份人情味。”
作者
陈怡安
食物是上天最愉悦的礼物。用心解析美食,用爱吃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