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本茶廣受注目,坊間充滿當地茶莊直營的店舖或者銷售櫃檯,或者在各大小超市上寄賣的品種,種類可說是琳瑯滿目。
同時主打以茶入饌的食店也愈來愈多,日本總公司直營的、特許經營加盟的和原創的店舖都有,而且每有新店開張,總引來大量報導和排隊人龍,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中國茶道 日本發展
和不少其他和式食材一樣,日本茶同樣是由中國傳入的茶文化發展而成。宋、元朝間(即日本的鐮倉時代),中國的碾茶傳入日本,及至明末清初(即日本的江戶時代),東渡扶桑出任崇福寺住持的隱元禪師,把炒茶法同時帶入日本,被尊崇為煎茶道的開山祖師,為日本茶文化播下種子。
在這基礎上,其後日本茶藝的宗師分別創立了煎茶、玉露等製作技法,加上熱愛茶藝的戰國大名、幕府將軍和被日本人稱為「茶聖」的千利休等的推動,日本茶慢慢發展成長至今天的面貌。
閱覽日本茶室的菜單時,可以見到不同茶品有眾多名目,不免令人愈看愈混亂。其實掌握日本茶的三個主要分類,即可輕易知道眼前茶的特性和合適的沖泡方法。最重要的秘訣是:愈高質素(也愈貴)的茶愈要用較低溫度溫水沖泡,「水滾茶靚」在此並不適用。
番茶(ばんちゃ、bancha)
日本茶園通常在四至十一月間月採集茶葉,在每年四月第一次採摘的新茶叫「一番茶」,到六月第二次採的叫「二番茶」,餘此類推,通常一年採收四次,最多可到五次。只有一、二番茶會拿來做煎茶,經過深蒸、揉捻和焙乾等多個步驟製成。第二到四次採收的茶葉會依地區不同,製成具地方特色的番茶,茶葉外觀、茶湯顏色和風味也各異。
番茶包括焙茶和玄米茶等。焙茶是茶葉經過加熱炒製加工而成,要求不高,可以用各種茶葉製作。玄米茶則是在煎茶中加入烘培過的日本米,兩者都是十分常見的日用茶。由於都經過烘焙,焙茶和玄米茶都帶一鼓濃郁的焦(或炒米)香。
以煮沸至攝氏100度的開水在急須(日式茶壺)中沖泡,每10克茶葉添加240毫升水,焗30秒即可飲用,夏天沖泡一大壺冷藏凍飲十分消暑。學習日文時,老師曾千叮萬囑番茶只可買來自用,作為禮物會被視為不禮貌,這是由於番茶類作為日常飲用的茶品,多較為粗糙廉價,作為禮物會令受禮者有一種被看扁的感覺,大家切記!
煎茶(せんちゃ,sencha)和玉露(ぎょくろ、Gyokuro)
煎茶是採用鮮摘的一、二番茶葉,經過深蒸、揉捻和焙乾等多個步驟製成,各地都有出產煎茶,而以靜岡縣、京都府南部的宇治市、福崗縣八女市等地產量和質素俱佳。玉露則指最高級的煎茶,主要產自靜岡縣藤枝市岡部町、宇治和八女,合稱玉露三大產地。
煎茶和玉露都具備一種十分清新怡人的香氣,而且由於未經發酵,富含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有益健康。煎茶和玉露皆以急須沖泡,以10克茶葉為例,煎茶可以210毫升、攝氏80度熱水,浸泡60秒飲用;玉露則以80毫升、攝氏60度溫水,浸泡90秒飲用。千萬莫用高溫沸水沖泡煎茶和玉露,否則香氣和韻味盡失。
抹茶(又稱薄茶)(まっちゃ、matcha)
抹茶是「覆下茶」,在茶葉採摘前 30 天以黑布覆蓋,確保茶葉中保留大量葉綠素,輾磨而成的茶粉保留甘、甜、鮮等「鮮味」(Umami)以外,同時可避免澀味的出現,色澤亮麗。高質素的抹茶多標榜「石臼挽き」,即只以慢速石磨研磨成粉末,減低期間產生的熱力,以免破壞其獨特的香氣和風味。
和前述的茶品不同,抹茶須以專門的茶道工具,包括茶碗和茶筅等沖泡,過程中有很多規矩和禮儀,十分講究。抹茶以60毫升、攝氏80度熱水,配2克茶粉,攪拌15秒飲用,濃稠度、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都遠超其他日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