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糖脆鱔球- 紅糖
紅磡灣紅鸞道38號香港嘉里酒店 7 樓
最近紅磡很熱鬧,因為由著名室內設計師傅厚民 (André Fu) 設計的城市度假酒店香港嘉里酒店最近開幕。酒店內共有 4 間餐廳和 1 個酒吧,而中菜餐館紅糖則是酒店的招牌食府。同樣由傅厚民設計,以紅磚牆、舊式鐵閘、木製氣窗等打造老香港感覺。餐廳由有 30 年的余偉經師傅掌勺,結合經典粵菜精髓與新派烹飪概念。招牌菜包括楓糖黑豚肉叉燒、龍門炒米等,而這道脆鱔球,是經典粵菜脆炸鱔球的變奏,師傅特意選用白鱔魚較肥美的魚身中間部分,炸至香脆金黃後,再以桂花糖,桂花陳酒及日本味醂製成醬汁,味道香甜,外脆內嫩。
辣雞腳 - Ssal Bori Ssal Makgeolli Restaurant
尖沙咀金巴利道78號金輝閣地下B舖
香港韓國餐廳很多,主打喝韓國米酒的地方卻寥寥可數。韓國人李仙珠於是根據這在韓國甚受年輕人歡迎的米酒餐廳概念,在香港開了一家。米酒保存期短,因此很多餐廳只提供一至兩款,這裡供應達十款,分為原味米酒、有味米酒和頂級米酒 3 大類。推介的是「福順都家」的有氣米酒,以低溫發酵,全天然二氧化碳法手工製作而成,以香檳杯享用,喝下有濃濃的米香。喝米酒,韓國人愛佐以豬肉、煎餅或辣的菜式,這道辣雞腳把細骨去掉,只剩一條主骨,以月桂葉、麵粉、洋蔥、胡椒粒等在沸水中煮 30 分鐘,再用餐廳招牌醬汁調味,香辣非常,配酒一流。
醬油拉麵 - 蔦
銅鑼灣登龍街18號V-Point 地下2號舖
於 2012 年開店的蔦拉麵,於《米芝蓮指南東京2016》及 2017 版中獲得一星殊榮,她在東京巢鴨的店,捧場客每天早上 6 時便開始排隊。不少香港人到東京都會到蔦朝聖,現在不用長途跋涉了,因為蔦於去年於新加坡開設其首家海外分店後,最近於銅鑼灣設店。主打的仍然是招牌醬油拉麵和鹽味拉麵。湯底用全雞、蜆、魚乾每天花 9 小時熬製,清澈卻味道濃厚。麵條每天在店子製麵房,以 4 種麵粉製作。醬油拉麵加入獨家醬油、松露醬和松露油;鹽味拉麵則以蒙古岩鹽、沖繩海鹽、松露油調味。兩款口味,合共每天限量供應 400 碗。
白海膽壽司 - Sushi Masataka
灣仔活道 18 號萃峯地下 2 號舖
從前的鮨魯山,近日完成裝修,並改名成 Sushi Masataka,重新開業。主廚仍然是有 25 年經驗的藤澤昌隆,仍然只提供「廚師發辦」(omakase),店子座位則由 12 位減少至 9 位,讓客人與廚師的互動更多更緊密。選材嚴謹,例如水,主廚只採用來自日本富士山的水,用來製作日式高湯及煮壽司飯。其他食材,從吞拿魚腩、到日本柚子,至用於手卷和壽司的山形縣特別栽培米,都經精心挑選。由於主廚來自北海道,其中一道最出色的作品,是白海膽壽司,海膽理所當然來自北海道,甘甜豐腴,其他海膽,不能比擬。
鹿兒島茶美豚叉燒 - 中華匯館
中環士丹利街 13 號地舖
在中環上班的人,不難發現在名店陸羽對面,開了一家裝修時尚雅緻的中餐館。名中華匯館,就是想匯聚中國不同省縣之文化精粹及佳餚,而主廚周卓雲師傅,入廚 30 年,曾於恆生博愛堂跟隨鼎鼎大名的李煜霖學藝,又到過中國不同城市工作, 故菜式並不囿於傳統,除太史五蛇羹、鴿吞官燕等傳統名菜外,亦有話梅豬手、西施牛尾等小菜。 而鹿兒島茶美豚叉燒,是店子推介,用上飼料加入綠茶的日本茶美豚炮製,肉味鮮爽,調味恰到好處,幾乎每枱都點。
越式經典三文治 - Bánh Mì Kitchen
中環利源東街 22 號舖
中環一條小巷內,近來開設了一家越式三文治外賣店。裝修整齊美觀,在一眾地道小店之中,輕易吸引目光。老闆對食材認真,像麵包,從本地麵包店訂做麵糰,每日新鮮運到店子,再於店內烘焙,令外皮香脆而內裡鬆軟。食材中,肝醬和煉奶均指定從越南入口,因本地的肝醬多來自法國,味道過於濃郁,不太配合店子越式三文治的口味;至於煉奶,越南的又較本地的濃郁,故得老闆歡心。其他食材及餡料如叉燒、肉丸、雞肉、醃菜等都是每日自家新鮮準備。越式經典三文治包括 3 種冷切肉、肝醬和沙律醬,配上一杯越式咖啡,就是美好的一頓簡餐。
綠茶蝴蝶酥 - Fine Foods
尖東麼地道 69 號帝苑酒店地下
Fine Foods 的原味及黑芝麻口味蝴蝶酥一向極受歡迎,最近店子推出新口味綠茶蝴蝶酥。這個新口味是廚師花了一年時間,以不同材料實驗,最後才決定以宇治綠茶粉、紐西蘭牛油和頂級麵粉製作,保留了蝴蝶酥的香脆的質感,帶有怡人的茶香,每天只限售 50 盒。店子同時推出貝殼曲奇,內餡是士多啤梨醬,外層蘸上朱古力醬,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