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幾千年前的中國,麵條廣為流傳,形式多樣。把未發酵的生麵糰拉長或壓平,再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就成了麵條。我們這就來感受亞洲各地的各式各樣的美味麵條。



拉麵(中國)
拉麵在中文的意思是「被拉出來的麵條」,製作手法類似於製作較粗的意粉。麵條最早出現在唐朝甘肅省回族人的飲食當中。拉麵是用手拉出來的麵條:利用麵糰的重量進行旋轉,拉長,再折成結狀。因為材料只有麵粉,所以拉麵的味道主要取決於湯,那湯通常是用豬肉或羊肉熬成。

韓國冬粉
韓國冬粉(Dangmyeon)也被叫玻璃麵,是用番薯粉做成的。因為是用粉做成的,所以它吃起來不像番薯,且煮完後就變成半透明。韓國雜菜(japchae)是把冬粉,蔬菜,和肉放在一起翻炒,是很受歡迎的韓國麵食。充滿嚼勁和彈性的冬粉和牛肉,多種蔬菜如胡蘿蔔,蘑菇和洋葱等搭配起來顏色艷麗,秀色可餐,在韓國聚餐上十分常見。
本文由 Rosalind Ang撰寫,林真翻譯。於這裡觀看原文。